分卷阅读457(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官盐越贵,百姓越吃不起,私盐就越泛滥。朝廷越是打压,各地盐贩就越容易抱团。

而官员贪腐之风横行,他们也需要从盐贩手里低价买盐,两相混卖,从中牟利。

再有盐贩、盐商两头吃利,他们不会嫌多,若非朝廷动怒,一如新皇登基之初的魄力,否则轻易不动盐贩子。更别提剿盐帮。

看似是和稀泥,实际是不想把人逼紧了。以免滋生反民。

江知与从宋威那里听说,部分盐使为了节约成本,会缩减管理层级。

比如以前是朝廷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原料采集,取海水或者挖盐矿,到晒制或溶解,经过一系列步骤,再由官府统筹,运货、经销、零售。

这个过程,虽然将货源牢牢控制在手,但各个关卡需要的人数实在太多。在这些人数之外,还得再加监管的人手。

一层层的累积下来,官吏数目能有十万人之数。每一个中转点,都可能是贪污转移地。

整个管理体系巨大臃肿又花销巨大,实在不划算。

明面上的缩减,大家都知道,俗称首尾分职。

“首”是盐户、灶丁,民制官收。官府用权利约束百姓,用低价收盐。

“尾”是销售,也就是盐商。官府发放盐引,让商人去卖。

私下里,则还有灰色默契。

例如,沿海的盐田可能遭遇天灾,这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需要从别地调运,来补齐这片区域的需求量。

官盐卖出去是一个价钱,但是官盐不够数,那怎么办?拿私盐往里边填数。一进一出,都是银子。

又比如,年年风调雨顺,一年盐多,两年盐多,堆那里就只是盐。让人卖出去,又是银子。

官盐私卖,也是一项。

而官盐私卖捞银子,以及官买私盐混卖凑数,是极为常见的事。

更细碎的,则是运盐之法。

盐是暴利,私盐是从国库里掏银子,朝廷怎能不恨?

这是斗智斗勇的过程,各类法门层出不穷。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这段内容,谢星珩参考现代贩.=.毒,无缝理解了。

江知与叹气:“舅舅说,产盐之地,必有很多贫苦百姓。他们很多人都是被逼无奈,良民入贱籍,世世辈辈翻不了身。哪怕不在盐田里务工,官兵依然能上门收盐,拿不出盐,就是有罪。

“盐的暴利,又让朝廷无法舍弃这里。这里的百姓熬一熬,忍一忍,也没出头之日。有些人是先卖儿卖女,这又进一步催发了小院的发展。恰好,有盐的地方,各地商人往来频繁,这些烟花之地,就是他们的温柔乡。更让小院长盛不衰。”

再有很多人为了向上讨好,钱色相诱,又会促使他们盯上良民。

良善一些的行为,竟然是好好谈价,和平交易。恶劣的,是直接让人家破人亡。

所以私盐贩子多是亡命之徒。

要是能活得下去,百姓们不会走到这一步。

每一环都紧紧扣上了。

截止到现在,江知与还没深入了解过,所知道的东西,都是几年学来的理论知识。

出发之前,宋威给他们调了两个人用,等到了海城,可以摸摸底。

海城有朝廷最大的盐田,把持这里的盐官,必然是皇帝心腹。

谢星珩是贬官来的,做好分内事就可。余下的,要徐徐图之。否则,招惹来杀身之祸,皇帝不会保他。

千古以来,没有带着百姓挣钱的王朝那么多,仅靠盐利,就足以让皇帝渡过难关。

也就是搞钱有个又快又好的法子,无非是苦一苦百姓。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