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些紧张的吞咽唾沫之声被藏匿在了下头,应当并未被外人发觉他的异常。

可饶是如此,对于唐璿提出的这个问题,他依然觉得有些难以回答。

远交近攻这个方略,和他近年间在洱海地界上所做的确实相符,但当它被套用在吐蕃、大唐和他南诏之间,让他从中选出个远近来的时候,却真像是个送命题!

吐蕃和大唐都与南诏接壤,按说谁跟南诏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若是他说大唐是远,相应对于吐蕃采取的就是交战态度,正符合大唐的诉求,却也容易带来另外一个问题。

距离大唐远?天高皇帝远的,谁知道他是不是真想做出什么不法之举。

大约是局势紧急之时更容易诞生出妙招,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一般,脸上的神情舒缓了几分,答道:“远交近攻、尊王攘夷之道,用在春秋战国这样的诸侯国林立之时,才真能以此等言论评说,如今南诏所在的洱海,不过是大唐一隅,我这位蒙舍诏王名为国主,实为大唐的巍州刺史,合该与大唐同心杀敌,哪里是按照什么远近关系来区分进攻与否的。”

见唐璿的脸上既有几分对他这个答复的意外,又流露出了几分满意之色,细逻奴当即心中一定,意识到自己的这一关算是过了。

他连忙趁机岔开了话题,“不知道唐军此次需要我方出动多少兵马?”

唐璿答道:“天子特许,此次战事的大总管可自益州与山南西道调拨府兵两万有余,同时可征发沿途官员参战,确保粮道通畅,后勤无虞,至于南诏这边……”

他顿了顿,接道:“再行调拨三千人随同出征便已足够了。”

三千人?

细逻奴心中暗骂了一声。

这位唐刺史说得好生轻巧!

对于大唐来说,三千人着实不算多,可对于本就范围不大的南诏来说,这三千人就是他的精锐了。

就算还有邪龙川境内的其余各部兵马,但用来支援大唐,总不能用那些次一等的货色。

偏偏对方先说出的那几句话简直像是个摆在明面上的威胁。

以细逻奴看来,在唐璿话中所提到的这位大总管,在调兵权柄上明显要比之前的姚将军高出不少,尤其是那句“可征发沿途官员参战”的话,仿佛就是在顺着他提到的“巍州刺史”身份来说的。

倘若他拒绝的话,谁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对方征讨吐蕃不成,转道来平南诏的事情。

邛部蛮族撑不住唐军的进攻,他这位洱海诏王之一也同样撑不住啊……

唐璿一边饮酒下肚,一边端详着细逻奴的神情,确定此时的火候也已差不多了,继续开口说道:“蒙舍诏王也不必觉得派遣出三千人是什么麻烦事。唐军出征吐蕃期间自会向嶲州征兵,留心于南部动静,谨防南诏兵马北上后,邪龙川境内局势有变。”

“此外,我还听闻,蒙舍诏境内是以食盐和绢布作为交易的货币?”

蒙舍诏王点了点头,“不知唐刺史为何忽然提及此事?”

唐璿的脸上挂上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此次作战吐蕃,乃是为了阻断其进攻吐谷浑。您应该知道的,藏巴高原之上最大的盐池就在吐谷浑境内,若战事得胜,自然不会让蒙舍诏王空手而归的。”

“你派出去的人多些,能搬回来的盐卤,不就也要比人少的情况下多些吗?比起你近来为盐井的开采权又与其余各诏王开战,哪个更划算,你自己心中有数。”

云南洱海地界上的盐卤产量其实足够自给自足。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