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
“说到底都是人贩子可恶!”叶大富狠狠将泥土拍在土灶上,“上回衙差说旬日长公主要在大相国寺做道场,我们也去烧香,答谢答谢菩萨。”
叶盏含糊“嗯”了一声,鼻音有点重。随后就低头猛刮腻子,仔仔细细连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等她做生意有起色,一定要好好弥补家人。
家人齐心合力,太平车上缺角的土灶很快就被补齐。
接下来就是买锅了,叶盏想定制一口大铁锅炒面,再买一个小砂锅煲汤。
到巷子口米铁匠店里问了一圈,叶盏才发现这个时代铁锅这么贵!
一口最普通的铁锅也要300文,更别提定制了。
不过想想就明白了,此时开采和冶炼技术有限,金属自然是稀缺品。
像碗、杯算是老百姓为数不多家当里的金贵物件,就是因为里面含有金属。
“米老板啊,街坊邻居的,你张口说个合适价。”叶大富当仁不让帮女儿讲价。
“叶家兄弟,光是生铁就要卖40文一斤呢。”米铁匠诉苦,“再说刚来了一批贩子收购,清了我存货,听说这铁锅要是贩运到草原上足足值百两银子!能再匀出点给你我可是咬着牙少赚呢!”
最后在叶大富的唇枪舌战下,说定了300文帮叶盏定制一口大铁锅。
买砂锅便宜,只要40文就可。
买了锅后便要布置食摊。汴京讲究些的摊贩都用青布伞撑开遮阳遮雨,摊旁边床凳堆垛。
叶盏暂时买不起青布伞,只打算买点供食客吃饭的长桌并凳子。
但被宓凤娘拦住:“家里有现成的桌凳,你拿来去便是。”
叶大富赶紧点点头:“你娘说得对,我蹲着吃饭便是。蹲着吃更香哩!”
其余便是锅碗瓢盆。
一个大木桶用来放煮好的面条,三个大陶盆用来盛放炒好的浇头。
再就是粗陶碗和筷子。
这些简单,银哥儿寻到陶坊,捡人家烧坏有瑕疵的碗低价买了五十个,用稻草一捆拎回家。
炊具准备停当,宓凤娘还特意洗了一个面口袋:“盏姐儿,开店可不能没幌子。”
幌子便是招牌,
来到大宋叶盏才发现街上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简单招牌,
各家商铺争奇斗艳,用尽巧思吸引顾客:
镜子店门口一串小镜片做成宝塔风铃状,太阳一照,镜片到处反射波光粼粼;
卖剪子的门口挂一柄一米高布包缝制的剪子造型,黑色大剪子栩栩如生,让人两里地都能看到这就是剪子店;
大酒楼门楼用五颜六色的彩纸扎成各色绿叶鲜花,讲究些的直接用绸缎扎成牡丹花,让人移不开眼睛;
鞋子店“各色鞋履”下画一双大靴子;
屠夫家门口猪尿泡像一串透明气球一样飘满半个天空,风一吹便随风飘动。
叶盏这小小的摊位也免不了要做些营销手段。
大哥提笔帮忙在幌子上写字:“叶二姐炒面”。
再请叶璃画了一张硕大的画,共有三碗面,
面上分别铺陈臊子、红烧肉、和鱼排,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