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又长了一岁,岁月给他带来的痕迹都沉到骨肉里,让他沉淀了性子,变得大方从容,少了尖利。
相比去年的温柔坚定,今年的陆杨,有种成熟韵味。
谢岩侧目看他,差点撞到行人。
陆杨拉他:“你在想什么?”
谢岩说:“你的生辰要到了。”
陆杨点头:“我想好要什么礼物了,今年你跟我一起去码头,买块石头。我年年都在变,不会每年都是破石头,也许多年以后,你就要给我买玉石了。”
谢岩现在就想给他买玉石,陆杨不要。
“我还不算是玉石,你不要急,我也不急。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一起雕琢。”
谢岩差点听哭了,他的净之很好,是块宝玉。
两地离得不远,到府学门口,陆杨不进去,也不让谢岩出来,让书童把食盒送出来就行。
谢岩心中有感触,早上吃个肉包子,吃得眼泪啪嗒掉。
跟他分食包子的几个同窗都顿住,问他这是怎么了。
谢岩不告诉他们石头和玉石的事,他擦擦眼睛,跟他们说:“前年年底,我跟我夫郎刚成亲的时候,我们就是卖包子起家的。那年很冷,我们厚棉衣就一件,穿脏了舍不得换,出门一点体面都没有。当时还住在村里,家里连驴车都没有,第一回到县里,我们是顶着风雪走去的。每天做几十个包子卖,起特别早,卖完再回家,一文文的数钱,一文文的算成本,算着每天要卖出去多少个包子,才能把我的束脩攒够。现在日子比从前好,可以请朋友们吃包子了。”
同桌吃饭的几人,都知道谢岩休学的原因,再听这一段往事,思来想去,只得一句:“你夫郎对你情深义重,难怪你常念着他。”
谢岩又擦擦眼睛,三两口把手上的包子吃完,招呼他们趁热吃。
“肉包子要趁热吃才好吃。”
吃过饭,他们去上早课。
中午陆杨来送饭,做了三菜一汤,酱烧茄子、麻婆豆腐、竹笋烧肉,肉丸菌子汤。
大份菜,大盆汤,数量少,分量足。
食盒最下面,还有一盘驴打滚。
接连数日的好吃好喝,全府学的人都知道谢岩有个好夫郎了,见面都说羡慕。
家里,顺哥儿看了几天,还是不懂陆杨这样做的原因。
陆杨告诉他:“开书斋需要大成本,银子之外,还要很长的时间来筹备。除非我是接手别家书斋,否则雕版到印刷,需要数月的筹备时间。而接手书斋,会让我立刻变成穷鬼。
“卖书是这样,成本高,利润高,零散卖书却很难快速回本,没有一本大爆的书,就需要细水长流,慢慢回本。这个生意,是有钱人做的。我手里的银子,够起家,却熬不到回本。”
他已经跟干爹说好了,让他们在县城准备一些雕版。这些是书斋必备的书籍,像启蒙书、四书五经、诗集文集,游记传记,还有大热话本,都要有一些。
筹备要半年左右,他正好要先送谢岩上考场,书斋也需要个时机。
开书斋,银子两头花,筹备的银子拿出去,铺面的租子,以及刻印作坊需要的银两,就要缓一缓,这会把他的老底掏空。
所以这期间,他照顾好谢岩,把码头的生意稳步扩大就够。
而且人脉是很重要的事,谢岩现在交好的人,都不是只会读书的书生,他们会思考,会往实践的方向去讨论。结交他们,没有坏处。
顺哥儿听他这样算账,把事情记下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