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霭低声道:“王爷请大人过去一趟。”
严纶便来了惠王爷的公房。
青霭守在外面,飞泉在里面的休息室,书房只惠王爷一人。
赵璲免了严纶的虚礼,将他面前的河道图转向推到书桌对面,示意严纶来看。
六年前的工部尚书也是严纶,虽然重修丰延渠的工事提案当年因为种种原因被否了,他也因为六年来一直都在忙碌没能想起这事,可当惠王爷将这张河道图推到他面前,严纶一眼便记了起来,错愕地看向惠王:“王爷怎么突然翻出这个了?”
赵璲:“今科有位三甲同进士名狄献,我无意听人提起他的父亲是狄雍,偶然记了起来。”
严纶沉默须臾,接受了惠王爷口中的“偶然”,问:“王爷是想让工部重批此案?”
赵璲:“是,只当大人想起的狄雍,由大人召见狄献再考验一次他的修渠之才,若大人觉得他可用,再由大人去皇上面前替狄献谋得青峡县知县一职,若父皇应允,大人便无需提到我。”
严纶看着惠王爷淡泊名利的平和面容,心里忽地有些难受,多好的一个储君之才,如今腿都废了,想为朝廷献策却还要顾忌着不与康王、庆王争锋。
严纶明白惠王爷的苦心,却道:“狄献才刚刚考中同进士,光工部的官员都不会服气让他接这么大的工事,再加上修渠治河历来都是贪银的好机会,吏部、户部肯定都想举荐自己人,独臣一人,恐怕难以成功举荐狄献,且臣也不放心他,修的好当然没事,花了银子却没修好渠,谁替他担责?”
赵璲:“你只管举荐,若朝议时有分歧,我会替你说话。”
第114章
十七殿试发榜,二十一永昌帝会赐下闻喜宴宴请新科进士们,二十二吏部便会对二甲三甲进士们进行铨选。
受惠王爷所托,严纶最好在闻喜宴前向永昌帝举荐狄献,如果永昌帝也觉得狄献合适,便可在闻喜宴上亲自询问狄献修渠之法,为狄献接管丰延渠的工事造势。
工部事务繁忙,十八上午惠王爷才找上他,白日严纶没空去见狄献,黄昏回府让小厮去狄献下榻的客栈找他,说什么今晚也要把狄献带过来。
狄献正要出发去赴同科进士们的宴席应酬,一听是工部尚书,猜到惠王爷替他打通了门路,便托何文宾替他跟同科们告声罪,当即跟着小厮走了。
别的二甲三甲进士都在巴结吏部官员希望能够留京,狄献家中拮据没银子走这条路,有银子他也会求吏部放他去青峡县或临县做知县,如今天降惠王将这个机会送到他手里,就算吏部尚书今晚请他吃席,要给他一个比状元郎还好的京官,狄献也去定了工部尚书的严府。
夕阳如火,狄献看着地上他长长的影子,边走边回忆起了父亲。
父亲去世后,狄献曾奉父亲的遗愿远赴青峡县,将父亲的一缕白发埋在父亲亲自选好的新渠渠首一侧。父亲说,如果抱憾之人死后的魂魄真的会留在人世,他的魂魄便会被这缕白发牵引而来,父亲会一直守在黄河岸边,直到新渠修好为止。
那一年,狄献沿着父亲选定的新渠渠道走了一遍又一遍,也亲自查勘了丰延渠那些几乎废弃的、堵塞的数十条旧渠道,一条条蜿蜒的破败渠道像是化成了老父亲脸上的皱纹,深深刻印在他的脑海。
如果能得偿所愿,到了青峡县狄献还会再走几遍,等新渠、旧渠都修好了,他会把父亲的白发挖出来带在身上再走一遍,高高兴兴地送父亲最后一程。
严纶可比惠王爷话多,瞧着也亲切,见到狄献后先问了问狄献家中的情况,得知狄献今年二十八了,已经娶妻生子,上面还有一个放弃科举一心一意做教书先生的秀才大哥、一个连秀才都不想考专心种地的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