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没人敢泄露贾璋的消息,薛姨妈却是白花了银钱,最后只是无功折返。
后头黛玉过生辰,贾璋在陶园里“替”林如海给黛玉放了九十九只风筝除晦。
在黛玉剪断风筝线后,漫天的纸鸢像是一只只飞翔的彩鸟,飘荡在晴明的天空上。
所有人都在想,林姑爷真是有心,真是疼爱女儿。
三爷挑的风筝也好,都这么好看。
但在薛姨妈眼里,这些纸鸢不像彩鸟,反倒像一场荡荡悠悠的大水,直接浇灭了她所有的心事。
使君品行虽好,家中却有佳妇。
若贾璋对林姐儿半点儿心思都没有,又怎会因为他姑父的一封信,就这般用心?
薛姨妈只得在心中庆幸自己没把那些想法告诉宝钗。
否则宝钗又该如何自处呢?
薛姨妈自认为自己是个好母亲,所以她这些日子以来才犹豫不决,才没把那些谋算告诉宝钗以至酿成苦果。
但薛姨妈却没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万一宝钗不同意她的主意呢?
她好像是已经默认了只要她提出来,宝钗就会按照她说的去做;默认了宝钗不会觉得她有卖女儿的心思,依旧会像现在这样孝顺听话。
世人多是如此,嘴巴上讲着一视同仁,实则总是要委屈女儿,让女儿为儿子让路。
薛姨妈不疼爱宝钗吗?王夫人不疼爱元春吗?贾母不疼爱贾敏吗?
若邢夫人再生出来一个嫡亲的女儿,她会不疼爱这个姐儿吗?
不见得不疼爱。
亲生的骨血,谁不喜欢?
她们必然会疼爱自己亲生的女孩儿的。
但这种疼爱却只是退而次之的疼爱。
就像元春在王夫人这里比不过贾珠,更比不过宝玉;贾敏在贾母那里比不过贾政;邢夫人若有了亲生女儿,大抵也是比不过贾璋的。
而在薛姨妈这里,宝钗也是比不上薛蟠的。
即便宝钗孝顺听话,即便薛蟠纨绔不肖,薛姨妈依旧为儿子考虑得更多些……
古往今来,大多如此。
只是历来如此,就一定是对的吗?
不过薛姨妈没对任何人说这件事,宝钗也不知道母亲动过什么心思,倒是不用因此伤心难过了。
只贾璋听红杏禀报过,说薛家的丫鬟过来打听过他的喜好。
不过院子里头的人都很规矩,没有泄露任何消息出去。
只一个外头跑腿的小丫鬟不老实,已经被撵出去了。
贾璋听了后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
薛家对他来说,本就是不重要的人与事,所以他完全没必要继续追问下去,省得惹出来什么风言风语。
林妹妹和二妹妹和那位薛家姑娘的关系也还不错,他既然没有损失,也就没必要落人家的面子。
转眼间殿试结束了,乾元帝点了苏州解元乔濛为状元,封他为翰林院修撰,下旨举办琼林宴,允三鼎甲打马游街,新科进士回乡探亲,全其锦衣夸耀之志。
在三鼎甲打马游街、新科进士们参加琼林宴完后,赵家二爷的大好头颅也在菜市口落地了。
想来,那血书陈冤的孙恒也能够含笑九泉了。
只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