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林如海听到风言风语可气坏了,又不能去解释,这解释也解释不通啊,一看儿子这可不行,要是就让儿子一人去送黛玉怕不是要被欺负啊!

他也不能和一群仆妇计较,多掉份。

和妻子说也不行,贾敏正为了娘家忧心忡忡呢。

恰巧徒儿读书读到了瓶颈之处,干脆大手一挥,师者,父也,徒者,儿也。

有事弟子服其劳,为师没空,你师弟又没长大,不如就替为师走这一趟。

夏安然没忍住,用小眼神一眼又一眼的瞟这位看起来器宇轩昂一身正气的老师,心里忍不住腹诽:说好的不和人计较呢?

不计较你放我出去干啥,林玦小归小也是满肚子坏水,林黛玉虽然接触不多,但是一直养在贾敏身边的林妹妹接受的可是最正统的世家女儿教育,林玦读书时候她也跟着念了,原世界这位姑娘六岁入荣国府,之后便全靠自学,还能有那般才华,现在这位自然也不是个好欺负的。

这两位都不好欺负,老师还要把他派出去……最近特别贴心的夏安然脑子一转就领悟了他的意思。

大概,就是想炫耀一下…… 我徒弟,16岁的举人老爷,虽然老爷我生娃晚,但是我有个好徒弟啊。

自打他一次过了秋闱,林如海便有些飘,这种飘当然是非常不明显的,他在夏安然面前还是非常端得住的。

但是从他每次外出聚会都要把夏安然带出去,然后给人介绍这是我徒儿,12岁才开蒙,15岁的就考了秀才,16岁的举人老爷,然后在一片惊叹中摸着美髭,再谦虚几句,顺便再极为不经意的提上一句,之前姑苏的“那个”就是这小孩弄出来的,我已经批评他了,都不专心在学习上。

然后别的客人自然会反驳他,林公这么说就错了,农为国本,读书做官为的不就是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令徒小小年纪就懂民生,未来可期啊。

当然他们的话没有这么直白,这是夏安然归纳总结的。

一开始他还觉得羞耻,后来夏安然就明白了,林如海这般高调自然不是因为他当真得意忘形。

不说别人,林如海自己也是少年天才,他二十有二便取探花之位,之间更是因为守孝耽搁了几年,否则定会更早。

一个少年天才夸我徒儿是少年天才,这自然是没有道理的。

林如海夸的是策论制。

按照他的思路,其实是这样:我徒弟,从小干实事,积累了大量经验。

我将他收为弟子后,文化知识也补上了。

最后,因为今上英明神武改八股为策论,我这不肖徒儿才靠着从小干实事、生活在市井中获得的经验,写出了贴近生活的有可实行性的策论。

结论:不是我徒弟聪明也不是我教的好,是因缘际会啊!是陛下圣明啊!

然后诸多文人一起眼眶含着热泪朝北拜曰:陛下圣明啊!

对此,跟着一起拜的夏安然只能说:师父父,不是很懂你们文人的思维啊,你开心就好。

==

虽早已说好出行,但是等林家备齐笼箱出行,已经是半月以后,独女要远行,贾敏自然是放心不下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