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别的能分一分都有份。”
“阿大是他大孙子,”杨氏来气地摔了个水瓢:“怎么论都该说给阿大。”
“再不济的,”她又说道:“史家高门大户的不会就那么一个孙女,多嫁几个进来……”沈文一把捂住她的嘴巴说道:“你疯了,史家什么人家,你别太贪心让人家瞧不顺眼翻脸给……”灭了口。
沈山连一桩亲事都不敢接,她竟敢肖想几桩,真是不要命了。
杨氏“哼”了声,进屋收拾白日里搁在水池的碗筷,一肚子火气。
半夜,沈煌拿出二十两银子交到朱氏手里:“爹推了史家的亲事,改要了一笔银子,你收着吧。”
“怎地推了?”朱氏有点不大相信。
沈煌简单说道:“银子对咱家来说最实在。” 朱氏想了想,转过弯儿来,苦笑着道:“想是爹有爹的打算。”
沈煌瞧着她头上的簪子旧了,说道:“你嫁过来这些年,跟着我受苦了,明日去买些衣裳,余下的……”
他心中想着让沈持拜个师傅习武,日后去衙门当个快班的衙役,立功的机会多有赏银……但这会儿没说出口:“攒着吧。”
“相公,”朱氏揣着银子:“老三她媳妇儿这回该送阿秋去念书了吧?”
“阿秋”是三房沈凉和张氏的儿子沈知秋的小名。
第3章
沈凉媳妇张氏在进沈家之前嫁过一个读书人,虽说人早早没了,但她还一直引以为傲,时常说以后等阿秋大了,也要送他去念书考秀才呢。
这回有了银子,沈知秋也半大不小了,张氏说不准立马送他去念书。
“相公,”朱氏狠了心说道:“阿池总在村里野着不是个办法,要不,送去镇上念书吧?”
沈煌叹了口气:“就算苦着你拿出这二十两银子供他念书,也不过三五年紧巴巴的花销,”他摇摇头:“到时候还能给你考个秀才回来?”
想到县里白发苍苍一把岁数还没考上秀才的老童生,他又说道:“考不上秀才,读一二十年书又有什么用?”
他想让沈持去习武,日后他去县丞大人跟前求个人情,让儿子当上快班的衙役。
朱氏没话说了。
转念一想,她又道:“万一阿秋去念书识字,回来处处压阿池一头怎么办。”
她的阿池既不是长孙又不是幼孙,沈山不怎么疼,好事都落不到他头上,日后沈知秋去念书给沈家长脸,就只剩阿池啥也不是,叫他怎么办。
朱氏不依不饶地数落着丈夫,最后抽噎着哭起来。
“罢了罢了,”沈煌说道:“既如此,你明日问问阿池,他要是愿意去念书的,就送私塾吧。”
朱氏这才不同他闹了。
三房沈凉屋里,张氏握着两个银元宝瞧了半天,悄声对丈夫说道:“爹这是糊弄咱们呢吧?”
她不信史家只给沈家区区60两银子就能抵一门亲事:“要么史家给了很多银子,要么,这门亲事还作数……”
不知沈山那个老狐狸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