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桐看上哪个,他舍了脸面亲自去找数院的成老头,费用什么的,不用提,哪用得着吴桐,成老头好意思找他要,那就数院出,不费什么!
哥德巴赫猜想的阶段性成果做毕业课题,哎呀,这应该会是最重磅的本科毕业课题了吧!当博士毕业论文都足够了!
这会儿,潘文华和周文平等人,还没意识到,吴桐所谓的成果,从来不是阶段性的,都是一举攻克的最终证明!
或者是,根本没有人敢去想。
哥德巴赫猜想,数论皇冠明珠,多少数学家为她前赴后继,也只有当年惊才绝艳的景润先生,做出了她的弱猜想,数十年过去,依然没能有人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他们只当是吴桐想进行哥德巴赫猜想的部分研究,有成果都是好事!
第110章
向往
吴桐翻开的第一页,是她听了几何代数、偏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等报告的一些笔记和感悟,那些感悟,在潘文华和周文平眼里,正是精华亮点。
国内外数学界,都知道吴桐数论一道惊才绝艳,接连都是世界级重磅成果,但是从这些笔记上就可以看到,吴桐在数学其他领域,同样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和逻辑理论掌握。
就像她的高考成绩一样,均衡到每一科都是满分,没有所谓的擅长与否,只有绝对掌握。
这一点儿,映射到数学各个领域,也是一样的,只是因为数论是她首先接触的板块,先走一步,做出了接二连三的成果。
两人看了笔记,欢喜在心里,吴桐并没有落下对数学的学习与研究,而且还在更持续深入,这就足够了。
他们还有什么可以要求这孩子的?
吴桐已经自觉到,除去吃饭休息,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和研究了,别说这么大的孩子,就是他们自己,也不得不脸红的承认,他们做不到这样高强度的学习。
很多一步时间,浪费在所谓的公务和应酬交际上,留给数学研究的时间,极少极少!
不为自己的成就骄傲轻狂,不为外界的欢呼追捧迷失方向,他们在比吴桐大十岁,二十岁的时候,也没吴桐这样的天生做研究的沉稳心境。
只是,他们的赞叹在翻到下一页,陡然被映入眼帘的战机模型变成了上扬的惊吓?
这是什么?
那样密密麻麻详细数据标注,他们还不会眼瞎到无视,认为那是吴桐童心乍起的戏作!
而从这页开始,已经进入吴桐建立的数学模型开端,刚才那些,不过是一些开胃菜,吴桐对模型建立的一些铺垫。
这个数学模型的繁复,从最开始就超越了潘文华二人的设想,以他们的功底,看起来都有点儿艰难晦涩,这里面涉及到的知识板块和隐晦符号,在不是很清楚吴桐设定的情况,又没有吴桐强大的逻辑大局支持,搁在普通人眼力,和天书无疑。
他们逐步推进,神色越发的严肃,当几个对应到飞机模型,堪称敏感的数据出现在他们眼帘,二人的眼帘不由划过深深的惊骇,这是
这不是他们曾经参与过的那项保密任务,计算出来的近似数据吗?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