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宜落了泪,一口咬在谢晏坚实的手臂上。
谢晏随她折腾,因为到底是他折腾她在先的。
花朝节过去后,秦知宜在京中多了几位可以互相递帖子邀约的朋友。昌义伯府的四姑娘柳明昭,刑部侍郎夏大人的独女夏玥。这两位是花朝当日主动结识秦知宜的人中节后来往比较密切的。
不过,秦知宜并不是每个邀贴都去赴约,她正在家收拾长兄从豫州为她寄过来的箱子。衣裳、首饰、还有她那些归置成一册一册的图纸。都是秦知宜自己画的首饰样式和花样。
“雨水”过后,天气就没大寒时那样冷得刺骨,秦知宜需要稍薄的春装来穿,谢氏也在京中找了成衣铺子为她做新衣。女儿来京城后的交际只会多不会少,每次出门最好不能有重复的妆扮。
正因为提前就有这些准备,所以接下来秦知宜接到一个重要邀帖时,才没手足无措。
进入三月的第一天,秦知宜先后收到来自翁荣和柳姑娘的帖子,帖中为的是同一件事。
四天之后进入惊蛰的那日,明和长公主在她郊外的桃花涧设桃花宴,广邀京中各个府邸的家眷赴宴赏花。
京里有点地位的人家都知道,明和长公主最爱桃花,每年到了桃花盛开的时候,都喜欢邀请许多人去她的桃花涧赏花,欣赏她育花的成果。
这么多年下来,桃花涧的桃花林越种越广,纵横两个山头。到了二月至四月,漫山遍野一片粉云,是京中最著名的花林。这么大的地方,自然是去赏花的人越多越好。所以每年惊蛰,几乎所有勋贵官员家中都会收到长公主派的帖子。
明和长公主已到不惑之年,为人慈厚,允许受邀赏花的人携人一同赴宴。
像秦知宜这样收不到帖子的,可以由亲戚领着。但郑氏要带着郑云淑,因为如果以郑家的名额,是轮不到郑云淑前去的,她只能跟着已经嫁为人妇且没有多位子女的嫡姐。除此之外,秦知宜若是想去,只有让受邀的朋友携带她去。
收到邀贴后,翁荣和柳姑娘第一个想到的,都是要带上秦知宜前去。
两张帖子,双份惊喜。秦知宜详尽亲切地给翁荣和柳姑娘写了洋洋洒洒一整张笺子的回信,外加谢礼。回信中,她说了日常、附了疑问,最后一小半都是翻来覆去的感谢溢美之词,言辞夸张。让收到回帖的翁荣和柳明昭都觉得肉麻。不过,她们二人也都挺享受这种亲昵无话不谈的感觉。秦知宜知道,这支花簪今天她带不走。倘若带走,将来这群拉帮结派的贵女不会给她好脸色,旁人若要顾及她们,也不敢与她亲近。对她影响甚大。
可秦知宜不是软柿子,怎么能让人这样踩在头上欺负呢?更要紧的是,她要是一声不吭就退让了,低微懦弱,被人看不起,将来的人缘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秦相宜想要这根簪子,不妨让她收取点好处,秦知宜就当作没见过这支花簪,白捡了钱,心里也好受。
秦知宜的提议,让毓宝阁的伙计们和这群气势汹汹的贵女措手不及。秦相宜英气的眉头微蹙,盯着秦知宜的视线减淡了攻击性,转而变得古怪。
如秦知宜预料,她并没有生气。
秦相宜刚才说不需要秦知宜相让,说明她是个傲气的人。如果秦知宜说“让给你”或者说自己退货,都会得罪秦相宜。前者弄巧成拙,不但不能平息争端,还讨不着好。后者会让人觉得,这东西是她不要的,秦相宜却眼巴巴地要抢。
但说卖给她,就成了二人之间的交易,转变了性质。花簪的价值拔高,也不会伤及秦相宜的面子。
至于毓宝阁的人,不但不会阻挠,还会感谢秦知宜解围。
这家珠宝阁是西市最大的,正如秦知宜所说,她要买,店娘子也应了要卖,买卖已经达成。如果她们反悔不卖给秦知宜,交易的秩序被打乱,论贵贱不论先后,以后谁还愿意光顾?
可如果卖给秦知宜,又得罪了秦相宜这尊大佛,损失一位有权有钱的主顾。不仅如此,秦相宜可能也不许身边的朋友再来,珠宝阁损失惨重,同样对店铺的经营造成重创。
花簪被秦知宜买下,再高价转手,对毓宝阁来说,生意做了,没有损失,也不会得罪人,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默默之间,方才剑拔弩张互不相让的气氛微妙地平缓冷却了。跟着秦相宜的贵女们看她的脸色,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说到底,这都是一群简单的小姑娘罢了。秦相宜好面子,夸下海口说两倍的价钱买簪子,话一出口就后悔了。一千二百两银子对武威侯府来说不算多,她给得起,但是这么多钱只买一支花簪未免奢靡浪费。让家人知道,少不了被说教好一阵时日。
在秦相宜如此细思时,秦知宜的提议相当于给后悔的她递了台阶。秦相宜想要这支花簪,除了喜欢,更多的是想要独特、别致、稀有的东西陪衬于她。所以她不会放弃,她必须得到。花费一千二百两银子打肿脸充胖子有点勉强,变成八百两,好像可以接受。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