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了“青铜神树”以外,之后的故事便是一些民间的奇闻怪谈了。从这些碎片式的故事中可以看得出来,中州原是一处盛行祭祀与巫风文化的领土。这样的土壤中本是最容易滋生外道与邪教的,但在天殷建国之后,在君主的大力操刀之下,所有宗教文化都对内收束,最后仅剩一种主流。
——死生葬。
姜家是中州江氏与五毂国遗民殷氏的后人,虽然两家结合后改姓为“姜”,但中州姜家可以说是继承了五毂国最大的遗产。姜家具体得到了什么,并不为外人而知,但殷氏的加入对中州来说就像注入了活水。原本野蛮落后、信奉各种野神的领民在天殷国的治理下,废弃了许多野蛮血腥的祭祀习俗,转而信奉庄严肃穆的死生葬。
留顾神骨君便也在这个时代中应劫而生。
但留顾神究竟是如何成神的?姜家提到留顾神是姜家的先祖,明月楼主提到留顾神本是姜家的天才修士。那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对方放弃了得道飞升,反而选择了香火神道,成为了后来的“留顾神”?抱着这样的疑惑,宋从心继续翻看下去。
姑洗和夷则为宋从心挑选的话本正宗且地道,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顺来的抄本,里面记载的故事都很完善,并且每一个小故事之间都还有细微的联系。
宋从心没有找到关于“骨君”的记载,但她找到了一个疑似指代的志怪奇闻《长
生》。
关于一位君主与其子民相谈的故事。
第290章
这个故事的开篇是一段颇为哀戚的念白。
虽然用词晦涩难懂,但以宋从心如今的水准也能看得出来,这是一首祭歌。
若是将之译作大白话,大抵能看得出来这首祭歌需要至少两个人进行颂唱,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但词曲的体裁是祭歌,内容却与祭祀没有任何干系,这首辞唱的是君与民之间的问答,或者说是一位君王对百姓的指引以及训诫。平民向君王陈述红尘的苦难,君王则告诉人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
——“王啊,人间苦难何其多?贫病、饥寒、老弱、困苦,诸般何解?”
——“人心须得敞亮,大道须得堂皇。”
那时世道蒙昧,遍地苦厄,走投无路的人们只能求神拜佛。山间野庙一座又一座,救渡世人的神佛却从未有过。某一天,戴着金色凫鸟面的若水神妃向臣民宣告自己感而有孕,即将诞下一对神胎。这对神胎将成为天下共主,改天换地,开辟新天,令国祚绵延千秋万代。
《若水神妃》的故事在志异的前文中便有记载,传说中州江氏起源于若水河畔。有一日,部落领袖江阜驭使行舟顺河而下,船只突逢暗礁,又遭大雨,情况一时危急。千钧一发之际,行至河流湍急处的江氏便见一身披孔雀鸟羽披帛的女子踏浪而来,她头戴金色凫鸟面具,似有鬼神之力。她抬手抚平风雨,令船只通行。做完这一切后,女子转身离去,江阜却对其一见倾心。呼唤不得,竟跳下江河一路潜游,追寻女子的踪迹。
这女子正是当时五毂国遗民殷氏的首领殷扶桑。
在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中,这位若水显明的异族领袖颇具神异色彩,有“若水神妃”、“踏浪君”之美名,正史则称其为“金凫帝”。据记载,金凫帝本就具有神鬼通灵之力,在中州颇具威名。她宣称自己即将诞下神胎,对当时的中州而言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连与其敌对的其他部族的势力,都对金凫帝的预言忌惮不已。当时因神胎之故,中州各地燃起战火,人们纷纷为捍卫自己心中的神明而高举武器。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