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舌地说起了自己在江南的人脉,就连张县令等人都迫不及待想要表现,唯恐自己落了后。本来裴大人身边只有他们这些官员,如今又来了一堆,若不能证明自己有用,今后商议时连开口说话的机会都没了。
王绰见状,却将原本的话都咽回了肚子里。让这些官员好好表现一下吧,他们与陛下、与幽州的关系越紧密,便越不可能背叛。陛下身边也需要不同的声音,若只有他们几个出言献策,早晚会让陛下偏听偏信,重蹈齐霆的覆辙。
幽州官场的风格便是办事迅速,诸州官员跟裴杼接触过后,多少也沾上了这雷厉风行的性子。从幽州离开后,众人连夜便开始安排,丝毫不敢耽误。
不久之后,河南道、江南道乃至岭南道的不少地方官及商贾都收到了河北道传来的密信,询问是否还要跟河北道做生意,若是能做,他们愿意多让一分利。
河北道的货一向不差,幽州的东西更是精品,若是真能做生意还能额外得一笔利润,总有人会忍不住心动。
于是不少地方便开始偷偷摸摸跟河北道继续通商。
朝廷只是关了运河又在官道上设了关卡,却没有禁止海运,他们只是跟河北道通商,又不是给对面卖粮食,朝廷应当不会追究吧?就算追究也无妨,肯定不是只有他们跟河北道做生意,法不责众,朝廷还能将他们都弄死不成?
连身在河南道的徐尧叟都收到了信,还不是出自先生或是小师弟之手,而是自己一位同年送过来的。
他那位小师弟对河北道诸州的掌控真是没得说,朝廷都带着十万大军打到卫州城门下了,这些地方官员竟然还有闲心陪着小师弟做生意。别的不说,单是这份定力就足以让人惊叹。
徐尧叟没怎么思考便同意了,支持这些人便是支持他小师弟。
当初小师弟登基称帝的消息传出来后,徐尧叟也吓得不轻。不过他也总算明白过来当初先生跟师弟为何一定要让他离京外放。若不离京,齐霆必然先拿他开刀。徐尧叟摸了摸脖子上的脑袋,不禁庆幸先生跟小师弟还是在意他的。
等到通商的事情解决之后,裴杼才动身去卫州督战,顺带将红薯种子送到各州手里。
朝廷那边也是皇帝亲自督战,所以裴杼前去也算理所应当。且幽州上下早已经习惯了裴杼时不时出门,上次去打东胡裴杼也是走了许久,但愿这回能快些,别一走就是半年。
随着裴杼的离开,幽州上下也恢复了寻常。不管是裴杼登基还是河北道造反,亦或是如今两军对垒,对大多数百姓而言都没有太多的变化,日子照样过得安稳。
就连卫州百姓都这样以为的。
在朝廷十万大军攻城时,不少人还真情实感地担心敌军会不会真的冲进来,结果打了一个月了,愣是没看到多少进展。幽州援军将城门把控得牢牢的,百姓们也就只有在听到抛石车的动静时,才能感受到如今是战时。
跟东胡那一战还是相当有必要的,这群士兵从战场上走过一遭后战斗力增长了不少,也就是如今没有正式交战,否则对面根本扛不住,哪怕他们对卫州多了四万兵力也是枉然。
江舟一直在等齐霆露面,他还为此准备了神臂弓,只要齐霆一露面,城楼上立刻就能万箭齐发,不怕射不中齐霆。
但那家伙是个缩头乌龟,打着御驾亲征的旗号跑来前线,却至今没有现身,弄得江舟好不憋屈。
江舟是为了大局着想才没有打开城门直接杀出去,而是尽力耗着对方的粮草与弓箭。但拖了这一个月也够久了,再不痛痛快快得打一场,莫说手下的兵忍不了,就连江舟也忍不住。
对面的齐霆情绪也一直不稳定。当初裴杼前往东胡督军,幽州军便越战越勇。齐霆也以为自己亲征,会让士兵心甘情愿替他浴血奋战,不出半月必能拿下卫州。等破了卫州,便可以震慑整个河北道,也能警告世人,同朝廷作对没有什么好下场。
可就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卫州城,却愣是守了一个月,不仅守城的士兵没有将朝廷的军队放在眼里,就连寻常百姓也是丝毫不慌。
齐霆身为帝王的威严一再被挑衅,本就阴晴不定的脾性更难以捉摸,可苦了近身伺候的人。
今日又因为各地不遵政令,私下同河北道经商一事,惹得这位陛下大发雷霆,连张戚也被波及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