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理智。

这样的后果。

谁都不敢承受。

村子的干旱问题,也影响到了镇子和县城的粮食,价格正节节攀升,导致不少百姓们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勉强度日。

赵家村。

大多数村民都是同宗同族,都姓赵,只有两户人家是从外面过来的,其中一户人家是一家四口,老人在前几年去世,只剩下一家三口扎根在村子里。

另一户则姓刘。

刘大全的妻子较为刻薄又不好惹,村子大多数人并不怎么喜欢这户人家,但刘大全的两儿一女,大儿子老实本分,娶的妻子也是如此,夫妻俩承担了家里的重活。

按理来说。

长子要更受家中长辈喜爱和看重,但刘大全的小儿子擅长甜言蜜语,哄得父母一颗心都偏了。

再加上娶的老婆也较为精明擅长管家。

哪怕生的是女儿,也依然没影响她的地位。

刘大全的二女儿则因为长相还算出色,嫁入镇子上的一户卖猪肉的屠夫家,虽然这活计听着不太有面子,但胜在有肉吃。

时常还会拎着肉回娘家,让村子不少人都较为羡慕。

刘大全的小儿子刘富贵生的女儿,今年刚十二岁,按理来说应该开始相看人家,挑选个合适的培养感情。

村子里的规矩不大,没有那种未成亲就不可见面的规则。

但刘富贵的妻子想让女儿也和大姑姐一样嫁镇子上过好日子,一直顶着公婆的压力,愣是没松口同意。

刘家的隔壁,住着一户姓赵的人家。

家中人口简单,只有六口人,赵大壮在村子里辈分较高,还和村长是堂兄弟的关系,为人和善又聪慧,大多数村子里的人,都会给这户人家面子。

更别提……赵家的二儿子,如今已经考中了秀才,正在县衙筹办的县学念书,偶尔才会回家探望家中人。

也因这个。

赵家人的田不需交税,日子也过得比大多数人要好上一些。

赵大壮的大儿子赵明同样为人老实但又不迂腐蠢笨,除了种田之外,偶尔还会想方设法弄点小钱贴补家。

赵明的妻子周竹善于持家,又孝顺公婆对孩子也极好。

当初。

孙竹嫁过来之前,就听丈夫提及过家中父母为人都很好,最重要的是,家中有个养了近两年的鹦鹉。

孙竹有些好奇又不解。

鹦鹉这东西,往往都是富贵老爷才养的,这家人是从哪里买的鹦鹉?

赵明如实回答:“是我两年前在山里捡到的,它当时受了伤,我正好被困在山里下不去,如果不是它带路,我差点就困在山上。”

在山里过夜往往等于找死。

赵明信奉有恩必报,直接掏钱买了药给鹦鹉包扎伤口治疗,想着,如果它愿意留下,那就养着它。

没成想。

这鹦鹉伤好能飞后,居然留在了他们家。

全家人对赵明这个举动十分支持,鹦鹉的口粮不多,他们家省个几天粮食都够它吃一个月的,无非就是每天换水麻烦了点。

周竹当然也不介意养着鹦鹉。

相反。

自打嫁过来后,她比起丈夫和其他人还要殷勤,给鹦鹉投喂精心挑选的粮食,还会弄一些特意制作的饭团等等改善伙食。

鹦鹉和她很是亲近。

一大早上。

周竹第一件事,就是去给鹦鹉长羽弄吃喝的东西。

长羽。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