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个好的故事,往往有着丰满的起承转合,前文的一切铺垫都是为了引出最后的结尾。
月岛柊起先注意力全部放在中原中也身上, 并未过多关注魏尔伦。
直到魏尔伦谈及自己的过去, 他才忽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件事。
除了中原中也之外, 魏尔伦同样有需要和自己和解的地方,这两人之间在意的东西相似又不同,但毫无疑问处于一种“未完成态”。对于中原中也而言, 终结这种状态需要一场和魏尔伦的酣畅淋漓的战斗,对于魏尔伦而言,终结这一切的关键更多的系在一个人身上——兰波。
好故事是不会在结尾留下谜题的。
可从月岛柊的视角看, 光听魏尔伦单方面的叙述,就觉得这个人身上迷雾重重。
八年前和兰波的反目是一方面,魏尔伦的态度很矛盾, 仿佛他和兰波间有着不可调和的分歧, 但话里话外却又流露着对彼此的关心和在意, 仿佛他们之间横着一个亟待开解的误会和心结;此外, 兰波为什么要删掉温柔森林的秘密也是一个很大的谜团。
月岛柊直觉这和魏尔伦有关。
魏尔伦说兰波不会有隐瞒他的事情, 那么兰波只所以这么做……就只能是为了魏尔伦好。
有什么事情是魏尔伦无法反抗但又深恶痛绝的?
局外人看事情总是更分明一点。
尤其当事情不涉及中原中也的时候, 月岛柊就更加冷静, 他几乎是拿出自己平时走剧情时揣摩人物写人物小传的劲头,把所有事情从头到尾捋了一遍, 然后忽的灵光一闪, 意识到了一个连魏尔伦本人都没注意到的事。
刚刚魏尔伦是不是说, 当他还是“黑之12号”的时候,有段时间处于失智……不对,没有意识的状态, 是兰波将他从这种状态解救出来。
伟大的、在这个世界可能同样存在的俄国作家契科夫曾言:“如果在第一幕里挂着一把枪,那么在第三幕里这把枪必须要开火。”
此名为“契科夫之枪”的戏剧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前文提到的细节必会在后文发挥作用。
同理,一个人如果在十三年前失过智的话,那么在十三年后……
大概率还要再失智一回。
依照魏尔伦的实力,他失智属于小型核弹炸裂,那么为了保护横滨保护民众,唯一有一战之力的中原中也一定会和他打起来。
通了!
全部通了!
而根据目前的情况看,魏尔伦失智肯定不是自愿的,一定有人在背后捣鬼!
同样不知道是不是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的隆纳德?诺克斯曾提出过“诺克斯十戒”,开头第一条就是:犯人必须是故事中的登场人物。
太宰治不是。
森鸥外不是。
魏尔伦不是。
中原中也肯定不会是。
……
只能是你了,N!
月岛柊瞬间念头通达,事情想清楚了,N身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不对劲儿就明显起来。
月岛柊为了更好的扮演少女漫男主角,是研究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学的——虽然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研究一个人坠入爱河时的外在表现——但这并不妨碍他顺带着把其他内容也囫囵看了一遍。
他现在就记得,书上提到过,人撒谎时会有单肩抖动、语言重复、抬下巴、揉鼻子等举动,N回答魏尔伦说他不知道“温柔森林的秘密”时,就很轻微的在抖肩、抬下巴。
还有那个手表。
发现表带磨损时,N就一直时不时的看表,看一眼两眼还可以猜这个表可能对他有特殊意义,看三眼四眼就不对劲了——谁会在生死存亡的情况下如此关心一件死物呢?还在脱险后的第一时间就把表收起来。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