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7(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很多球员打完之后都会回看森记者对自己比赛的解说,参考性地来找自身的问题。

这两年很多乒乓球球迷也知道他,名气也跟着国球一起涨了不少。

因为很多次采访国乒队的都是森乔北,队里很多球员也认识,他偶尔也会和球员们聊聊天。

其中聊得比较多的就是猫猫,因为是女队队长,再加上两个人年纪相仿。

“听说你前年因为肩伤去外出做手术,现在恢复得怎么样了?”森乔北手里端着一杯热茶,胸前挂着自己的记者证,鼻梁上架着一个无框眼镜儿看着很斯文。

“恢复得还可以。”猫猫礼貌回答。

她身上的纯绿色短袖T恤已经湿透了,短袖被拉到肩膀的位置,露出轮廓隆起的肩膀薄肌。

森记者又聊到去年港队来朝京的事情:“听说沙克利德斯杰米的血液报告又上交了,欧美那边的人都说这次通过的希望很大。”

猫猫垂了垂眸,没有做出什么别的表情,说道:“我们也做好了万全的应对准备。”

自从去年中美交流赛之后,任心华觉得猫猫的挥拍滞后性是个问题,开始想办法给猫猫增肌。

适当的肌肉来保护骨骼,或许能弥补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增肌之后,任心华发现球的力量虽然改了,可是始终没有办法弥补多拍相持之后的衔接问题。

再后来。

任心华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给猫猫换一个度数高一度的胶皮。

把之前37度的胶皮调整成38度。

这样的话,把球打出去的时候球的弹速能够快一点。

用球飞出去的速度来弥补摆速衔接的问题。

之前朱淇也改过一次胶皮度数,这种改动属于微调,不像当初大熊要把自己的技战术改成弧圈球体系属于动骨头的大改动。

朱淇当时很快就适应了新胶皮的度数,猫猫的接受程度也差不多。

从这次军管所军训的结果来看,猫猫改度数的效果初见成效。

而朱淇的适应能力也很快,几乎是所有人里面最先开始适应老一辈们的特殊打法的球员,这种学习天赋让前辈们赞叹。

自古以来,连家里的长辈都更偏心优秀的孩子,教练们也不意外。

所以到了军训后期的时候,这些前辈们都开始围着朱淇转。

经常站在朱淇的球桌旁边盯着朱淇训练。

有几个热心肠的还喜欢给朱淇发几个高难度的发球,帮朱淇想办法克服遮挡发球的影响。

听声音毕竟还是会受现场干扰。

现在周遭只有几十个人,环境比较安静,听一听声音判断旋转没有问题,如果真的到了上万人的赛场就不一定了。

到时候几万个人,哪怕不说话,光是呼吸声就够嘈杂的。

“看球的旋转其实还能看球发出去的路线,比较常见的就是上旋球会往上飞、下旋球下沉感比较重。但是发球的时候呢,很多人喜欢发快球,所以不一定能看出来这个上升和下沉的感觉,那你就可以多感受一下球在弹起来时候的轨迹……”

“我跟你说,我跟老毛子他们打交道打得多,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死脑筋。很容易在一个套路上面丢好几次分,跟他们打的时候可以多打几板,整点儿组合拳……”

“朝鲜那边的打法应该还保留着我们这个时期的很多风格,他们那边的很多教练当年都是我们的对手……”

朱淇很聪明。

基本上一点就通,然后不到三四个球就能找到关窍,然后开始上道。

旁边的男队球员们一脸羡慕地看着朱淇。

这些在他们面前虎着脸吆五喝六,时不时还带点儿口头语骂人的“凶神”们,每次到了看着朱淇的训练的时候,又各个就慈眉善目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