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鲜教练说得也很直接。
就是拉长球,打远台相持。
朝鲜队两个人点了点头。
第七局开始。
为了尽快打下优势。
昔灵恩开始频繁使用自己的反手反胶,拉中线、打远台。
但是打了几个回合之后发现毫无作用。
宋临州在后面防守得太好了。
朱淇甚至不需要用眼角余光去捕捉宋临州的位置。
身后那个人跑动的声音、挥拍的声音、击球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身后像是有一个铜墙铁壁,宛如一栋固若金汤的长城,密不透风地将所有打到远处的球拦截回去。
全世界看到了直板的未来。
在国际乒联改规则之后,很多刚接触乒乓球的萌新都会问教练们一个问题。
那就是——“打直板还有希望吗?”
打直板不一定有希望,但是不踏上这条追梦之旅就一定没有希望。
这条道路上拥有着无数的可能。
第七局刚打了五分钟。
就已经互相切磋了四个球。
【小比分,朱淇/宋临州3:1昔灵恩/宋水博】
徐冬兴奋得嗓子都快喊
破了。
她突然发现朝鲜男选手开始接不住朱淇的球了。
为什么会这样?
看起来好像和之前的策略没有什么区别,朱淇只是在反手这方面非常强势,顺便提了下速而已。
难道……
徐冬突然后知后觉!
卧槽!
这朝鲜男的不是纯旋转流啊!
徐冬突然惊出一身冷汗。
她见到朝鲜男选手拉出来的球都很转、衔接的速度也很快,所以徐冬下意识觉得这个球员是主旋转的打法。
最开始朱淇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她打到后面的时候突然发现,只要自己给球加一点速度、减少一点旋转,反而让朝鲜男选手接不住球。
朱淇鼻尖传来迸出气声,汗珠顺着脸颊滴落。
对面球拍与球体接触的刹那,她分明看到胶皮下压时细微而又迅速的摩擦——朝鲜小子的打法是削中带转!
“草了,我说呢。”朱淇恍然大悟,用手背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像是在惩罚自己的脑袋转得这么慢。
宋临州也察觉到了,一边在桌下做手势,推长发球时间一边说:“他打过来的球都往下沉,就是因为拉球的时候带了一点削球在里面。”
一开始朱淇自己钻牛角尖,下意识觉得“小提琴”球拍就一定是用来摩擦旋转的。
还因为自己打过去的球总是能被对方接住,而心情烦闷,找不到原因所在。
但打到第七局的时候,朱淇才发现。
“小提琴”球拍的顶部不仅仅可以摩擦旋转、还可以拿来削球。
这种削中带转儿的技术,在现在这个时代来看还挺先进。
主要是隐蔽性很强。
从第一局开始,朱淇听到这小子在球拍上摩擦球的声音就觉得不太对劲,不太像是纯旋转流打法。
像朱淇这种纯旋转流打法,胶皮摩擦球在前、撞击在后。中间间隔的时间非常非常非常短,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但是朝鲜男选手虽然也是先摩擦后撞击,但是摩擦和撞击的时候,间隔的时间要比朱淇长很多。
为什么自己前几局在这小子手里老是拿不到分,就是因为自己打过去的旋转都被削掉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