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敏:“不,我拓展一下词汇量。”
苏玉惊得眼睛瞪大:“高考词汇?用得着背雅思单词吗?”
文若敏也早已把苏玉桌上的教材打量透了,开口便说:“你那3500对付得了清明上河图?”
“……”
清明上河图指的是摊开来长达一米六的英语高考真题卷。
苏玉眨眨眼。
文若敏看她。
苏玉的声音很缓,每一个字都在压抑着羞耻:“我的进度是有一点慢的。”
要知道,她以前同学连3500都不背,苏玉在班里一直是学习方面的领头羊。
文若敏继续做题,头都不抬地说:“你的对手可不等你。”
文若敏不是在讽刺她,她就是直话直说的个性。
却把苏玉说得脸红了个透。
一中是省重点,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学校是风雅至极的园林式建筑,古色古香,尤其是下过一场雨,更能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韵。
很美的校园,很多的学生,偶尔会让苏玉觉得无所适从。
转学的痛苦,大概在一周之后体现出来。
因为文若敏生病请了一段时间的假。
就这几天假,让苏玉后知后觉地被这个教室的陌生感吞噬。
苏玉坐在淅淅沥沥的雨里做题,看一眼旁边空荡的座位。
她在想,今天中午要跟谁去食堂呢?
去找陈迹舟吗?
他也有自己的班级,自己的社交圈,大概率是一些男孩子,他们去吃饭,打球,游戏,有什么理由带上她呢?
不能总让哥哥照顾吧。
往小了说,可能阴雨天让人心情郁郁,往大了说,她有点不明白应该如何在这所学校、这座城市里有实感地存在下去。
看样子,转学并不是件浪漫或者新鲜的事。
不会像爱看的偶像剧里那样,被命定的男主角捉弄,然后发生鸡飞狗跳、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
她陷入一种真实到让人恐慌的窘境。
文理分科之前,重点班的同学基本也都是互相认识的。
在陌生的声音里,他们所说的人和事,乃至老师的八卦,让苏玉找不到丝毫的共鸣。
三三两两,各自集中的友情,甚至没有可以让她短暂停留的入口。
早读课的铃声已经响过了,班主任看班里还散漫着,喊了一声课代表:“江萌,上来领读。”
“来啰。”
被喊到的江萌小跑到讲台上,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古诗词讲义拿出来,翻到《琵琶行》,快快快——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预备起!”
琅琅的读书声,在初秋的清晨里从教学楼一格一格的空间里响起。
苏玉观察着讲台上的女孩子。
红润的嘴唇一开一合,精气神很饱满。不需要用发型装点美貌,可以大光明地扎起马尾辫。
讲台旁边的男生昂着脑袋看她,笑嘻嘻不知道说了句什么,江萌被逗乐了,然后用讲义轻飘飘地甩了他一下。
平江人用方言夸或事,喜欢用“很灵”这个说法,是很好的意思,比漂亮更有厚度一点的形容。
对上女孩子美目流转的一张脸,苏玉觉得,江萌整个人的存在,就是对“灵”这个字最熨帖的注解。
苏玉轻轻地搓揉着纸张的边角,心不在焉地读起了书。
周五没有晚自习,苏玉下课后去了一趟学校对面的书店。
高中的学校没卖太多大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