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5(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做一个小小的齿轮箱,百来个零件,孔位歪一点对整体结构都是非常大的挑战,最后上了电机,可以说只有红旗厂和仪表厂两个厂成功稳住了。

尽管只是七个半小时的考题,但也足以说明这种多部件啮合的复杂和难度,需要考虑将每一处细节都考虑得非常缜密。

“所以说,步进装置里的机械齿轮结构,也都可以尽数排除了。”陆良是懂行的,给出了他的判断。

列席的周工略作思忖,也缓缓点头道:“这样一套动力传输系统,涉及数千齿轮、链条的啮合,要保证在高温、高承重,高负荷的状态下长期稳定运行,设计出一套都要耗费顶尖技术工人、西方技术专家数月时间。”

“确实了。”齐诚也不觉点头,“这个理由充分了,在这里面动手脚,再考虑到维修,无异于重新设计一套动力传输装置,难不成修一次,专门为我们设计一套?”

何苦来哉!

大家也都有些听明白了:“这么说,我们可以把动力传输那一整套,暂时也排除在外?”

林巧枝这套缩小范围,锁定目标的思路,率先上来就解决了两个最复杂的问题。

这时候,陆良等人都感觉到林巧枝的好处了。这种复杂的庞大机械构造,你想一点点排查问题到底藏在哪里,难度多大?但从技术层面自上而下的剖析,一把清晰有效的宰牛刀划拉下来,问题就一点点解剖明了。

感觉在一步步逼近了!

会议室内众人意识到这点,都逐渐进入兴奋状态。

转头,林巧枝在会议室的一块黑板上,简单勾勒出步进梁式加热炉的大体构造,又逐一标出功能布局,进一步道:“我们目前排除了深层次的零件问题,还有关键的动力传输链条。”

这个简单图纸一画,也是一下吸引住了会议室内所有人的目光。

他们是没有这个图纸的。

就好像开车的司机,最多就是换下轮胎,打开前盖板解决简单常见的问题。

把自己花高价买来的豪车全部拆开,拆得七零八落,很少有人舍得这么做,也很少有人能有技术这么做。

但是毕竟也使用这座步进梁式加热炉这么久,免不了日常进行保养维护和简单零件维修工作。

在座的还都是高级技术工人和相关专家,大概某一部分完成什么功能,大家心里多少还是有数的,只是对林巧枝短短一天时间,拆开外壳看了看内部构造,就能画出这副整体功能模块图,理清楚其中逻辑,还是不免暗暗咋舌。

“这条甬道和步进动力有冲突吧。”钱工提出了一点意义。

“甬道这一方向,可能和里面的齿轮设计有关。”齐诚回应道。

很快,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陆续加入到这场讨论里。

紧接着,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人参与进来,他们对加热炉的实际运行情况,都有自己不同的经验和想法,即使技术基础差了一点,但完全能跟上问题,提供自己的见解。

讨论的气氛也逐渐热烈起来。

等到能讨论的、能排除的都尽量排除了。

林巧枝将墙上的简单模块图纸,通过粉笔涂成三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是基本排除怀疑的,一部分是重点怀疑对象,一部分则是无法确定。

这时候,讨论接近末尾了,不用再多说,陆良也能看出林巧枝心有成算了,于是直接交出指挥棒:“林工,你来总结说两句,说说这炉子,也可以说说接下来的计划。”

“行,我就不客气了。”林巧枝也不怯场,在一众人投过来的目光中,起身道:“关于找出病根,接下来我的主要突破思路,就是专门设计流程特殊,重点针对加热炉不同功能部位的测试方案。虽然我们排除后剩下的区域也不少,但对于功能测试来说,却并没有太大的负荷了……”

简单来说。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