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7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耀道,“老师说文彬师弟讲究规制礼数,今日定会上门。”

世人讲究尊师重道,更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拜访渊镜和拜访老父亲也没差了。

韩彧道,“师父还如此——”

见到阔别数年的恩师,无数情绪上涌,韩彧忍不住红了眼眶,但又说不出哪里委屈了。

渊镜先生见徒弟变得如此成熟稳重,老怀甚慰。

渊镜不仅是学业上的老师更是人生的导师,韩彧能寻到自己的“道”还是受了对方指点。

他对渊镜一向没什么隐瞒,宛若无话不谈的亲父子。

“徒儿有一事情不解,师父曾说您的道是‘桃李天下’,如今为何困圉丸州?”

“老夫这不是身体力行地实践自己的‘道’了。”渊镜笑着指了指桌案上堆积几摞册子,每一摞有二十多本,一共有五摞,这些都是金鳞书院学生的作业。

金鳞书院改良的教学制度十分有效,对比渊镜以前的教学效率,简直跟坐了飞天火箭一样。

那么多学生,按照以前的标准衡量,有读书资质的不多,像丰仪这般的神童更是仅此一枚。

不过,金鳞书院那些学生的学习进度却让渊镜心下骇然。

第1227章 备战,休养生息(六)

韩彧征求渊镜先生的允许,拿了几本作业认真翻看,越看越是心惊。

“这——”

渊镜先生叹道,“为师推崇圣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之说,多年来也时刻警醒自己,不敢有一丝懈怠。奈何人单力薄、精力有限,纵有雄心壮志,境界也远远不及圣人——”

渊镜先生推崇全民教育,什么叫“有教无类”?

通俗来讲就是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管是聪慧的、愚笨的、贤德的、不肖的,他们都能通过教育消除各自身上的差别。这个志向和理想是美好的,结果却是十分扎心。

渊镜只有一个人,一张嘴两只手,寿命也局限于凡人的层次。

哪怕他醉心教育事业,他能教导的学生也是有限的,更别说开启民智、教化万民。

因为有限,所以渊镜的“有教无类”也是精英教育,不自觉将教育资源向聪慧的学生倾斜。

渊镜先生不是没发现这点,但他无力改变现状。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直至来了丸州,他才豁然贯通,明白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不患寡而患不均!

因为教育资源十分紧俏,所以有限的资源便会朝天资卓越的学生倾斜,保证利益最大化。

渊镜先生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教育资源能扩充直至富余呢?

那么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教育资源。

有了这个大前提,“有教无类”才能真正落实,还能更进一步达成“因材施教”的境界。

韩彧心情震骇地将学生作业放下,暗暗平息激荡的情绪。

哪怕他对书院了解不多,他也知道学院学生几乎都是平民出身,没有丝毫学习基础和条件。

至于天赋?

一个两个可能是天才,但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

这样的学生,他们的作业却相当不错。

“金鳞书院如今有多少学生?”韩彧问。

渊镜先生回答,“目前招收两届学生,第三届还在遴选当中。在校生共计三百五十六人。”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