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对着韩益叫了句“伯益兄”。
“这……”
“这处简陋,你们随便坐。”
韩益这话也是叔孙通想说的,所以他依旧没有生气,引着二人落了座,顺便用了平辈的礼仪招待嬴子瑜他们。
“这……”
“这是最近学宫流行的茶,你们尝尝看如何?”
一而再,再而三,除了第一句话,到现在叔孙通一句话也没说全。
不过,他不生气!
虽然茶这种东西嬴子瑜见怪不怪了,但第一次见面,即便是项羽也非常给面子的喝了一口。
“如……”
“如何?这可是最新的茶,据说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得了一点呢。”
韩益又抢了叔孙通的话。
这下叔孙通是忍不了了。
所以嬴子瑜还没回答呢,叔孙通就制止了韩益,“伯益,你说话比较直接,还是我来和两位小友交谈吧。”
言外之意,赶快闭嘴。
韩益如果这时候还没有反应过来,那叔孙通就要怀疑自己的眼光了,于是韩益退到了叔孙通身后。
没了韩益的没眼力劲,叔孙通这才有机会和嬴子瑜正式交流。
“两位小友既然是伯益带来的,伯益肯定告诉二位如今的儒家不是曾经显赫一时的儒家了。
如今的大秦,崇法、尚墨、重农,甚至支持小说家,但唯独缺了我儒家,可以说朝堂之上半点没有我儒家立足之地,因此也就越来越少人愿意学儒家。
此消彼长,未来儒家的衰败已成定局,即便如此你们也愿意跟着我学儒家?”
说这话的时候,叔孙通虽然很委婉,给了嬴子瑜很大的自主选择权,但是实际上步步紧逼,就要嬴子瑜马上说出答案,然后立马收徒。
嬴子瑜当然不可能真的拜师学儒,不说嬴政同不同意,但凡李斯知道嬴子瑜要学儒家,他都能立马放下咸阳的政事,到嬴子瑜面前,一根绳子把自己吊死。
所以嬴子瑜没有正面回答叔孙通的问题,只是问到,“按你所言,曾经儒家也是显赫一时的,为何未来就一定会衰退呢?”
“儒家讲究‘仁’,与大秦如今的行事作风不太相符。”
因为还没有摸清嬴子瑜的背景,所以叔孙通这话说的比较克制。
“即便儒家与大秦不太相符,但你又如何坚定认为未来儒家一定会衰败甚至消失?
在这点上我就和你不一样,我认为不会,而这大秦的学宫就是最好的证明,未来大秦学宫将会开遍大秦,在学宫之中,仍然是各种思想百花齐放的。”
叔孙通嗤笑嬴子瑜的想法太过美好和不切实际,“只有少年人才会只看到理想的未来。”
“为什么这样说?”
叔孙通挑了挑眉,“你还小,你不会明白君王所喜,必有所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曾经楚王好细腰,所以士人约食束腰;吴王好剑客,吴国国内形成尚武之风。
而结果呢,一个宫中多饿死,一个百姓百姓多疮瘢。
如今大秦的君王推崇法家,实行严刑峻法,若是不改,我儒家不过是君王喜好下的牺牲品罢了。”
叔孙通这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仔细一看完全不对。
“楚王、吴王是个人喜好,而大秦不是。”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