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了片刻,还是为首的工匠出来小心翼翼的解释,“太孙殿下息怒,虽然单个效率不高,但是只要人多起来就好了。”
反正他们有图纸,这些纺织机做起来不要太容易啊。
这些工匠不知道嬴子瑜的计划,只以为他们只是想做很多羊毛,用这些羊毛做毛衣,所以并不理解嬴子瑜的着急。
嬴子瑜则张了张嘴,想着到底怎么跟他们解释明白,她要的不是什么群体效率,她要的是单个效率,毕竟人力也是需要成本的。
如果可以,这点她都要省掉。
正如嬴子瑜不理解工匠,工匠也不懂嬴子瑜,在他看来穷苦百姓的人力亦或是人命是最不值钱的。
只要给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他们愿意以一人之命换一家人的未来,这是底层生存的规则。
“边境苦寒,许多百姓冬天很少会出门,所以只要这些纺织工具做的足够多,这些边境的穷苦百姓就都是人力,都能没日没夜的为太孙殿下纺织毛衣。
所以不用担心纺织跟不上。”
甚至有没有报酬都没关系,这个时代,底层百姓反抗不了权贵的,他们用一点粮食买命,都会被这群人认为是恩人。
因为说了,一人命换全家活,是他们默认的选择。
不过话是这样说没错,工匠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嬴政,他们的君上。
这些年的大秦在君上的治理之下,能活下去的希望变打了,君上眼里容不下沙子,不会让他们这些人做白工的。
即便不给钱,能留一些粮食,一件衣服也是可以的。
又是这样的话,即便来到这里快十年了,嬴子瑜还是没习惯这种人命轻贱的认知。
尤其是看到工匠是真心实意这样认为的之后,嬴子瑜是半点都开心不起来。
嬴政看着嬴子瑜皱起的眉头就知道她又陷入了自己的情绪中了,虽然心疼,但他知道这只有靠嬴子瑜自己,靠她自己把事情想通。
嬴政没办法给嬴子瑜解答,因为他和工匠的想法差不多,他觉得工匠说的有道理,所以心里的天平已经悄悄倾斜了。
有道理?哪里有道理?
嬴子瑜虽然现在没有办法解决自己的困惑,但是有一点最浅显的问题她看得很明白。
她搞这个圈地运动目的是限制匈奴的发展,但如果匈奴好美限制住呢,就先让大秦的百姓困在纺车间,这不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吗?
属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搞工业革命,把珍妮纺纱机弄出来。
随后嬴子瑜就甩了甩自己的头,这个办法不行。
倒不是因为工业革命会孕育资本主义,而是最简单的,如今的大秦搞不了。
在生产力不达标的基础上搞乱搞就是揠苗助长,贻害无穷,所以嬴子瑜暂时压下搞工业革命的建议。
对工匠们的问题,嬴子瑜的解释是,“如果百姓在纺织和养殖上看到能获得更多的利益,纷纷投身于此,忽视了田间农事怎么办?”
嬴子瑜话里的意思嬴政明白,这样的结果与他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而这时,工匠中有个年纪小的,因为没有其他年纪大的老工匠的谨慎,所以听到嬴子瑜的话非常自然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且不说农家人一辈子都是跟土地打交道,不会放弃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
就算放弃了也是因为有更好的选择。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