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
小张将军热情的将初次见面的目标任务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夸了一遍,武艺高强骁勇善战是武将的基本功,智勇兼备有胆有识是进阶技能,再往上还有再往上的夸法,不过那些就仅限于夸他们自家人了。
张郃虽然不像高顺那般不喜人际交往,但也远没到张辽这般自来熟的程度,几次试图把手抽回来都以失败告终之后,只能尴尬的维持着礼貌的微笑任人搓扁揉圆。
不然能怎样?他还能直接冷脸将人赶出去不成?
真要那么做的话不光他自己的前途受影响,他们这些原本归属袁绍的将士都得玩儿完。
成王败寇,谁让他们是打了败仗的那一方。
不过话说回来,率兵攻打邺城的是公孙瓒的人,怎么过来找他谈话的是并州的将领?两边那么快就亲如一家了?
张郃不清楚对面是什么情况,只能谨慎的走一步看一步。
不管幽州和并州是什么情况,他们这些原冀州牧袁绍的手下都是败军之将。败军之将没那么多选择,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他都是败军之将了,用得着这么热情吗?
对于张辽来说,非常有必要。
各州有各州的人才,袁绍手底下的将领、或者说、冀州本地的将领不比别处差,袁术败那么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能让这些冀州籍的将领归心。
就拿眼前这位宁国中郎将张郃来说,他早年应募讨伐黄巾贼,韩馥当州牧时他在军中为军司马,袁绍挤走韩馥成为州牧时他在军中当校尉,之后袁绍为了稳固地位给军中将领升官加爵,于是他又成了宁国中郎将。
不管官职怎么变化他都是冀州的将领,和州牧是谁关系不大。
而这样的将领在冀州有很多,真正追随袁绍本人的却没几个。
名声可以当饭吃也不能当饭吃,袁绍最初去渤海的时候只有名声没有兵力,后来兴义军讨伐董卓才有机会染指冀州军权。
如果盟军表现的好也就算了,可能冀州的将士还会真心追随。毕竟朝廷已经成了摆设,武将都得找个靠谱的粮饷来源才能正儿八经的当武将。
但是讨董联盟是什么情况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各路诸侯面和心不和,身为盟主的袁绍还嫉贤妒能没有容人之量,好几次明明有机会打胜仗,就因为拿战功的不是他都以失败告终。
董卓死后的盟军就更离谱了,连表面和平都维持不住直接以内讧而告终。
聪明的武将会自己找食儿,所有选择都是双向的,很明显,袁绍不是一个合适且稳定的粮饷供应者。
很明显,公孙瓒也不怎么擅长内政。
纵观整个北方,擅长恢复擅长休养生息的人才都在荀氏这边,要加入吗兄弟?
他们可不是陌生人,麹义麹将军之前没少夸张将军武艺高强脑子还好使,就算他们从来没见过那也是熟悉的老朋友。
麹将军已经身体力行证明跟着荀氏混有前途,张将军不考虑考虑?
还有张将军身边的同僚,同样是武将,他们看着麹将军在并州大杀四方军功等身真的不心动吗?
张郃很心动,他可以肯定他身边的同僚也都很心动,但是心动归心动,天上不会掉金子,主动送上门的好事儿大概率有坑。
袁本初死后冀州究竟归谁还没定下来,他们只听新上任的冀州牧的命令,其他谁来都不听不听不听。
上头的争权夺利不要牵扯到下面的人,给他们留条活路吧。
……
一场秋雨一场寒,再过不久北方的河道就会开始结冰,就算很想亲眼看到他们家奉孝叔成亲,荀晔也还是准备妥当之后便出发去青州。
奉孝叔说的对,人在不在不重要,贺礼留下就行。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