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彭城赶到下邳的传令兵喝口水缓过来气儿, 也不管躺在床上的陶谦能不能听见,直接竹筒倒豆子般把彭城国的情况尽数告知他们州牧大人,“那乌程侯之子至东海郡后放言南下,不料却虚晃一招突袭彭城国, 短短一日内连下傅阳、武原两县。彭城之兵尽数被调至下邳,国相大人无兵可用, 为保百姓不得不降。”

彭城国是徐州城池最少的地方, 别的郡国都是十几二十座城,他们彭城只有八座城池。

敌军在一天之内夺走两座城池不是因为他们只能夺走两座城,而是那位领兵的小将军停止攻城转为劝降。

国中兵力尽数被调走,莫说彭城上下已经没有抵抗之心,就是想抵抗又能拿什么抵抗?

可喜可贺, 作恶多端的笮国相逃跑的路上被路见不平的贼匪杀死。然而这么一来, 他逃跑之前将徐州所有兵力都调到下邳的举动就显得更加可恶。

既然自始至终都没打算守城, 又何必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起来?为了让敌军来的时候好一网打尽?为了让其他郡国只能投降?

如果不是确定荀氏不会和笮融这等恶人有牵连,他都要怀疑笮国相是荀氏派来的内奸了。

传令兵是彭城人, 平心而论,他对做主调走彭城兵力的笮融笮国相怨气很大,对纵容笮融为非作歹的州牧大人怨气也很大。

奈何他人微言轻有怨气也没用,没人会听一个小兵的话。

陶谦年纪不小,接连几次打击之下顺理成章的起不来床,动也动不得话也说不得,口齿歪斜只剩下眼珠子能活动。

他倒是想挣扎起来带领徐州百姓迎敌,可惜之前做的孽太多现在想支棱也支棱不起来。

糜竺安抚完门口的百姓跟上来,等传令兵说完彭城的情况后才慢条斯理的告诉州牧大人他们商量出来的应对之策,“大人,外敌来势汹汹,若想守住下邳至少要有精兵十万。笮国相出逃之前调至下邳的兵丁数量勉强足够,然东海郡和彭城国皆落入敌手,军心不稳何谈迎敌?大人身为州牧,应当为城中百姓和军中将士着想,不能只顾自身的忠贞气节。因此我等一致决定,献出印绶,弃甲投戈。”

传令兵没忍住抬头瞅了一眼,同时在心里嘀咕:忠贞气节?这玩意儿州牧大人有吗?

糜从事说完同僚们商量出来的决策,也不管陶徐州是什么反应,挥退屋里的所有人继续讲他们为什么一致决定投降。

彭城国国相是他亲弟弟,那边情况如何他最清楚不过,能等到传令兵过来再和陶谦摊牌已经很不容易。

选择投降的理由很简单:

首先,青州和徐州开战是徐州不占理,他们在大义上落下风。

其次,荀氏手下没有笮融那等五毒俱全恶贯满盈的祸害,也不会纵容贪官污吏逍遥法外。

最后,他们这些徐州官员觉得跟着荀氏更有前途,投降是为了百姓为了将士更为了他们自己。

毕竟州牧大人在笮融担任下邳国相后变成了什么模样不用再强调,连赵别驾那等清正耿直的人都忍无可忍,别人就更不用说了。

事已至此,他们也算仁至义尽,州牧大人好自为之。

另一边,赵昱等人在等待糜竺带着州牧印绶回来。

“我刚问了府上的大夫,州牧大人应该撑不了几天了。”陈登捂着腮帮子说道,“话说回来,你们留意孔文举去哪儿了吗?”

笮融出逃之前特意安排了孔融写檄文和青州对骂,孔融也很对得起他这几十年来经营的名声,写出的檄文尖酸刻薄刁钻辛辣,和对面写出来的不相上下。

如果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就更好了。

他们都是士人,知道檄文需要扬厉铺张夸大其词,但夸大其词不代表可以无中生有,文章中再怎么发散唾骂也得有个支撑点才行。

两边檄文的文采不相上下,但是放到一起比较孔融依旧落了下风,因为他檄文里的那些关于荀青州的罪名根本不成立。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