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就是治中别驾也做得,都做到治中别驾的位置了还愁没有封妻荫子的机会吗?
刘氏派去的说客能言巧辩口若悬河,说的贾校尉唉声叹气止不住的回想当年在董相国麾下做事的“快活”。
东莱刘氏对贾校尉的反应也很满意。
州牧治中别驾是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赶走荀晔后肯定都要换上能被他们拿捏的人。
董卓死后余部尽数被荀氏接收,绝大部分人都是以前干什么之后还干什么,最多就是从当兵变成半兵半农,但单独拎出来从将领变成农官的只有贾诩一个。
荀明光年纪小啥也不懂,并州的荀慈明却不是好糊弄的,他能把这人拎出来当农官就说明这人确实有当农官的本事。
事实证明荀并州的确有识人之明,这不,短短几年的功夫就让他从俘虏干到了典农校尉的位置上。
种地的脑子都不太灵光,看这贾文和在董卓麾下一直寂寂无名就知道他也不是什么能钻营的人,让这种人给吕布当二把手再合适不过。
一个有勇无谋一个枯燥乏味,就算让他们身居高位他们也翻不出什么水花儿。
计划通.jpg
吕布:……
贾诩:……
行吧,那些家伙都想造反了还能指望他们有多聪明?
他们大人有大量,不和将死之人一般计较。
金银财宝送多少他们收多少,正好接下来赈灾需要钱,就当他们临死之前给下辈子积德了。
还是那句话,偷偷摸摸的小动作叫小动作,在所有人眼皮子底下的小动作不叫小动作,那叫笑话。
在吕大将军和贾校尉的有意配合下,青州各城有小心思的世家豪族都被揪了出来,各城官署里被贿赂的官吏也都顺藤摸瓜查的一清二楚,只等对面觉得时机成熟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荀晔原本以为他们会等旱情发展起来再发难,毕竟灾情越严重百姓就容易煽动,到时候随便往外放些“州牧无德上天谴之”之类的话就能让受灾的百姓为他们冲锋。
但是以刘氏为首的世家在接连“策反”了吕布贾诩后有点飘,飘到青州百姓还没开始因为灾情而心神不定他们就先沉不住气了。
东莱刘氏是皇室宗亲,虽然到现在已经属于远亲,但好歹是正儿八经的高祖后代,不管是西汉还是东汉都有族人位至三公。
刘岱生前是兖州牧,其弟刘繇举孝廉任郎中,如今因为战乱避居淮浦,他们的叔父曾经担任太尉,刘氏在青州的威望甚至比太守国相还高。
有刘氏带头攻讦州牧,青州各地几乎是一夜之间都紧绷了起来。
站队这种事情只有支持和反对两个选项不存在中立,以青州的现状来看,所有人都知道那些说中立的家伙实际上就是既想保住这两年搜刮的不义之财又不想承担风险。
起冲突的时候假惺惺的关起门来不管不问,到时候不管哪边胜利他们都有理由辩解。
当墙头草没有好下场,他们现在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事情结束后愿不愿意听辩解却是他们说了算。
小荀州牧和东莱刘氏都是这么想的。
荀晔将中立的那些世家视作敌人,刘氏也将那些表示不掺和的家伙视作对手。
在两边已经做好大战一场的时候,像两边都不得罪的结果就是两边都得罪。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