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5(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他们族中若是有这般优秀的后辈他们也舍不得藏着掖着, 非得炫耀的天下人都知道这是他们族中子弟才好。

直到他们听到那所谓的“无所不用其极”……

这是谁?换人了吗?刚才那个从容不迫指点江山的荀小将军哪儿去了?哪个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上了他们荀小将军的身?

荀小将军很冤枉, 他给出的三个例子两个都有参考, 不能因为被他参考的人还没出生就觉得他在胡言乱语。

抢在山越之前收割稻谷的不是别人, 正是他们诸葛子瑜的大儿子诸葛恪。

丹阳郡地势险要民风彪悍, 扬州战斗力最强最出名的就是丹阳兵, 再加上丹阳有铁矿可供百姓铸造兵器盔甲,山越部落和汉人百姓都全民皆兵。

遇到官府来征税就往山里躲,官府的人走了继续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山势险峻不易通行,调兵征讨还可能只能看到废弃的村寨见不到一个人, 官府也不乐意兴师动众却一无所获,所以从大汉开国直到现在快要亡国都拿那些狡猾的家伙束手无策。

他们家子瑜的好大崽很对得起他们家的姓氏, 从小就聪明伶俐被称作神童, 弱冠之龄便被拜为骑都尉。

年轻人意气风发敢想敢干,区区丹阳山越,只需三年他就能把山里的百姓全部迁出来。

小伙子口气大的连他爹诸葛瑾都看不下去,但是孙至尊却很好说话的直接提拔他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 拨给他手执棨戟的骑兵三百人。

诸葛恪到丹阳后恩威并施, 口头招抚和武力围困并行, 命周围各郡严守疆界禁止黑户出逃。已经归顺的山越百姓在山外设屯聚居,不归顺的也没关系, 他有他的骚操作。

各路将领带兵据守险要峪口,也不和山里开战,就守着山里的庄稼抢。

山里的山越部落察觉到大军进山就熟练的四散逃走,天王老子来了也别想抓他们壮丁,但是诸葛恪没打算直接抓壮丁,他收了粮食就撤,根本不管逃跑的人。

四散逃走的山越百姓等到大军撤走回到部落,看到已经被收割完毕的农田除了无能狂怒还是无能狂怒。

南方气候湿润日照充足,稻麦的产量比北方高,有些地方的庄稼甚至能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但是粮食产量再怎么高,接二连三收不到新粮也得饿死。

在一次又一次的收获庄稼失败后,山中部落存粮耗尽,不得不出山归降。

不然能咋?再不出山就要饿死啦!

于是乎,三年期满,诸葛恪迁出山民十余万,成功用漂亮的战绩挤进朝堂。

这法子不好吗?这法子可太好了。

粮草本就是重中之重,汉末三国打仗的时候经常出现抢收敌方稻谷的字眼儿,把重点放在粮草上肯定不会有错。

田里的稻谷来不及收,山里缺粮肯定会琢磨去别处买粮,他们再把交易点迁远点儿限制一下粮食交易的范围也没毛病。

本来就是为了把人逼下山,不把其他生路堵死怎么让人心甘情愿的下山?

至于趁大人不在抓小孩儿……

咳咳,他承认这法子有点缺德,但是更缺德的还在后头呢。

打开《水浒传》,看看宋江赚好汉上山的各种法子,稍微改动一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