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被他这狐假虎威的模样气笑了,笑完之后才无视捣乱的郭某人重新斟酌言辞,“兄长知道的,彧并非黑白不分之人。”
“文若心存天下,是天底下最最纯善的君子。”荀悦弯弯眼睛,温声道,“先前之事并非要瞒着文若,一是太忙无暇细说,二是没想好要怎么和文若说。”
郭嘉小鸡啄米般点头,“就是就是,此乃文若之过。”
荀悦还想再说什么,就听郭嘉继续无脑附和,“就是就是,此乃文若之大过。”
“马腾、韩遂请降,前去凉州的人选尚未定下,奉孝想毛遂自荐?”荀彧温温柔柔的看过去,成功让郭嘉闭嘴然后才看向他们家兄长,“ 生逢乱世,生灵涂炭,能救民于水火方为君子。兄长,荀彧已不是当年那个非黑即白的荀彧。”
郭嘉端着点心去窗户边儿赏月,不打扰兄弟俩说悄悄话。
派黄巾出身的张饶看守别院是他的主意,暂时不让文若知道也是他的主意。
他们文若是心怀天下的温良君子,干坏事儿的时候很难不在意他的看法。
局势愈发明朗,朝廷已经完全没有济世安民的能力,甚至还会成为救世济民路上的绊脚石。
此等朝廷已经不值得天下人投入心血,他甚至感觉匡扶汉室就是和济世救民反着来。
就是吧,谋逆篡位这名声实在不好听,就算让天子主动禅位也不行,还是感觉于名声有碍。
连他都这么觉得,正经的不能再正经的好友肯定也这么觉得。
忠孝仁义没有错,坚守大义的文若更没有错,错的是和天下黎民站到对立面上的朝廷。
如果朝廷当家做主能让这世道恢复正常他们肯定全心全意的匡扶汉室,奈何大汉朝廷实在不争气,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重开日月换新天。
不然能咋?世家大族在中原都活不下去,寻常百姓更活不下去。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之前不说开还行,现在到了必须要挑明的时候……
对不住,他先撤了,这种事情还是留到仲豫兄在的时候说比较好。
就朝廷现在这个鬼样子,再说什么匡扶汉室真的像笑话。
第175章 发配郭奉孝
*
郭嘉立在窗边举头望明月, 荀悦荀彧在屋里低头思故乡、低头思考人生。
荀氏人丁兴旺,祖辈父辈再到他们这一辈,堂兄弟足有两位数。
更难能可贵的是, 家中兄弟都能成才。
这一辈堂兄弟十多个,学问最好的是荀悦,能力最强的则是荀彧。
荀氏文若出类拔萃, 年少时便被名士何顒赞为王佐之才, 若是在太平盛世, 兴许他们家还能出个宰辅之臣。
世家子生来带有傲气, 绝大部分人学成之后想的都是进入朝堂辅佐君王造福百姓光耀门楣, 他们苦读多年总得派上用场。
可惜生不逢时, 这世道不给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
荀彧是荀氏这一辈中最出彩的,但是有个问题,家中比他年长的都经历过党锢,比他年幼的又都没有入仕, 只有他一个人既当过官又险险的避开了党锢之祸。
也就是说,只有他一个人没经历过朝廷的毒打。
其他族人都在并州, 如今中原只有荀悦他们两个, 身为兄长就得担负起为弟弟排解心情的责任。
按理说他们早该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只是一直没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