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6(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察举制已经成为历史,接下来将是唯才是举的天下。

将士们奔波各地修修补补,官员们在地方埋头苦干,新生的大夏一步步走上正轨,在血与火中熠熠生辉。

……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欲燃。

盛夏的正午最是难熬,再能吃苦的人也不会在这种时候出现在太阳底下自讨苦吃。

官道岔路旁的茶水摊,赶路的行人三三两两坐在一起,听他们的话应该都是赶考的士子。

以前就算侥幸拜入大儒门下学几年也没有当官的机会,想当官得先成名,寒门子弟不像世家子随随便便就能接触名人,他们成名的可能比世家子弟小的多的多。

现在不一样,只要能在考场上更胜一筹,就算对面更有名也没用,诏书说了陛下只看成绩不看名声大小。

虽然世家子弟有家学传承大概率成绩也会比他们好,但是好歹有了能出头的可能,万一他们不小心考的更好呢?

“即便没有家学,吾等也要力争上游。”

这是他们的机会,是他们为君效忠为民请命的机会,便是只有寥寥几个寒门子弟崭露头角,慢慢也能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

寒门子弟热情高涨,世家子弟有了紧迫感也不敢再蹉跎岁月。

有天分的闭关苦读,没有天分的也没关系,回家造人也是功劳。

一个家族最重要的就是子孙,长辈能权倾朝野只是一时,培养不出合格的继承人到时依旧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如当今天子,荀氏几代人才辈出,到当今陛下这里弱冠之年便受禅称帝,谁见了都得说一句荀氏命好。

自个儿没本事没关系,世家大族养活几张嘴不是事儿,能生出几个有天分的孩子也是功劳。

好歹是世家子弟,自个儿没有继承到先祖的优秀不代表子孙也继承不到,只要家族中人数足够多,总有几个能带着家族重回巅峰。

同理,只要家族中人口足够多,总有那么几个可能会带着家族走上抄家灭族的道路。

不过没人会觉得他们是后者,他们只觉得他们的优秀后辈能带领家族更上一层楼。

……

田家少闲月,夏天更是忙不完的农活。

陛下体恤百姓轻徭薄赋,百姓分到田后忙碌一年除去上缴的份额以及全家一年的吃喝嚼用最后还能有的剩,整个天下都从死气沉沉变得干劲儿十足。

面朝黄土背朝天,为谁辛苦为谁忙?

诶嘿,为他们自己。

渭水河畔,一群带着斗笠的人在河边指点比划,远远看着像是田里的农夫,走进才能看到其中有三四位都穿着官袍。

虽然穿着官袍,但是也都没什么架子,说话更多的反而是随行的老农。

今夏关中略有些旱情,不过并不严重,只是大河的水位略低,田里的庄稼需要格外关注而已。

几个官员打扮的人拿着本子写写画画,时不时问老农几个问题,问完之后继续写写画画。

如此忙碌好半天,农人们说的口干舌燥,随身携带的水囊也喝的干干净净,为首的官员便把自己腰间的水囊递过去给他们解渴。

老农诚惶诚恐的道谢,喝了几口后将水囊递给其他人,然后谨慎的问道,“大人,西坡那块地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