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对此深有感触。
无论何种境地,总有一些人能过得比大多数人都好。
避难基地建起来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好事,一穷二白地逃到这里,说要重新开始生活又谈何容易。
基地的存在至少给这部分人指明了方向。
而其他人,如果有不依靠基地也能把日子好好过下去的本事,在哪里就无所谓了。
柴文婧扫了众人一圈,说:“大家要长期在一起生活,我就不拐弯抹角的了,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
唐黎抬了抬手,表示有话要说:“分工具体是指哪些方面呢?”
开这个会之前老板一家三口就商量出个大概了。
这时柴文婧直接拿出来一份章程。
“主要分成三个方面。”
她举起手缓缓竖起一根手指:“第一,我们需要把院里原本的菜地花园利用起来,还有我们家的自留地,都需要人专门种植应季作物,最基本的口粮保障,大家都懂的。”
大家都没有意见。
老板夫妻之前也有自己种粮食和应季蔬果的,足够应付民宿绝大多数的餐食消耗。
如今仓库里还存着一些,可今年的收成已经被暴雨毁掉了。
民宿六个人六张嘴,总不能坐吃山空。
“第二,光靠耕种,看老天的脸色吃饭不保险,所以我们还得专门有人负责定期外出收集物资,什么都好,就算不能拿来自己吃喝,应该也可以跟基地做做交易什么的。基地要进行大面积开荒,那么多人要养,肯定得多种粮食。”
第二根手指竖起,柴文婧再次打量在场其他人,同样没人有异议。
“第三,就是民宿重开的事。”
她叹口气说:“现在不比从前,生存环境恶劣,治安就差很多,我们总不能把安全问题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因此我的建议是,民宿重开之后,接纳的租客除了需要交一定的租金外,也可以参与我们前两项计划,还要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最好自己弄个小队伍,负责咱们民宿的安全之类的。”
唐黎有些意外柴文婧最后的这方面的安排。
她想了想说:“这样一来,就不仅仅只是个民宿,有点小型避难所那味儿了。”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柴文婧很清楚,在乌连山上居住的这些原住民对于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来说太扎眼了。
避难基地建起来,聚集的流民就会越来越多。
如今灾难当前,法制都成了摆设,太多人为了生存铤而走险不择手段。
而她家民宿的条件放在整个乌连山避难区都很突出。
六个人有四个都是女性。
尽管柴文婧也不愿意承认,可事实无法忽视,大多数女人在身体素质和力量等方面都比不上男人。
民宿能维持一时的安宁,又怎么能保证一直都这么安宁。
只有想办法壮大自己的力量才行。
把民宿经营成小型避难所,一定程度上跟基地差不多,但他们自主性更强,个人发挥的余地更大。
这是柴文婧的家,她的父母则是她这辈子最重要的两个人。
她历经千难万险地回来了,自然要好好守护他们。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