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1(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看什么决断?显然,刘先生愣了一愣,立即就反应了过来。他神色数变,迅速回忆了往日那场匆匆而止,并不算愉快的对谈;时过境迁,他倒是不好再强硬拒绝,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太激进了!”

“也不至于说太激进吧。”穆祺道:“陛下先前不也多次下诏,要为边境的士卒提供识字教育么?如今不过是将教育的规模大大扩张而已,似乎也谈不上什么激进……”

是的,当初穆氏与刘先生纵论古今,提到的唯一可行的、能够从根本上控制住儒家的办法,就是推广教育——或者更准确一点,推广最基础的、启蒙的教育。

如果抛开所谓温情脉脉的面纱,那么意识形态争夺最激烈、最残酷的领域,还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舆论霸权,而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蒙学。舆论场要影响的毕竟是千万形形色色的人——聪明人、蠢货、杠精,效果很难把握;而蒙学面对的,就是纯粹懵懂、三观都还没有建立的幼童,那灌输的效率,当然就高之又高,绝不会有什么反噬。

如果将汉儒的儒学视为一个宗教,那遍布天下的私塾就是它的教堂,私塾的塾师就是它义务的传教士;这些仅仅启蒙的读书人未必懂什么高妙的儒学理论,但他们教授常识之时,同样也在潜移默化的教授儒家那一套价值观。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儒生那套重归三代的复古主义?因为在识字启蒙的《仓颉篇》里,就公开宣扬尧舜禹汤的仁德——换句话说,“三代盛治”的概念,已经成了汉朝人的出场设定,刻入dna中的本能;所以儒家宣扬回到三代,回到上古,没有一个人会觉得有问题。从小不都是这么学着长大的么?

没有一个人觉得有问题,那就是社会的共识;当社会上下达成共识,那就是强势如汉武帝,亦不可违拗——人毕竟不能抓着头发把自己拎起来;想要对抗共识的只有另一个共识,如果想要与儒家吉列豆蒸,那就绝不能放弃私塾的战场;甚至可以更进一步,干脆废除私塾,以国家强制的启蒙教育替代;当然,如果真到了这一步,那它就会有一个令人非常熟悉、非常亲切的名字了。

为了击败掌控意识领域的宗教力量,世俗政府不得不强力介入基础教育;为了介入基础教育,就必须培养出自己的知识分子——这是相当合理,且合乎逻辑的推论;但也正因为推论完全合乎逻辑,丝毫没有任何可以扭曲的链条,所以不能不引起刘先生莫大的警惕。在现代呆久了见识也多了,见多识广的他本能地意识到,这一套玩意儿长久发展下去,结局未必是自己想看到的。 W?a?n?g?址?f?a?b?u?页?ì???????é?n????????5?﹒?????m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儒生们的态度当然已经是昭然若揭,但总不能为了驱逐儒生不顾一切,盲目引入;否则前门驱狼,后门入虎,搞不好又会整出什么花活——如此左思右想,前后顾虑,才是刘先生一反常态,迟疑不能决断的缘故。

当然,只是迟疑不能决断,而非公开拒绝,或者视若无睹,说明老登心中未必没有动摇。穆祺敏锐觉察到了这个微妙的间隙,于是稍一思索,准备再加上一把火:

“如果陛下心存忧虑。那么也不是不可以稍作订正。”他和颜悦色道:“教育的内容是可以限制的,要是陛下觉得引入太多后世的内容,食马肝的风险实在太大,那么可以收缩范围,只传播一些客观、安全、不会引起动荡的数理知识,如何呢?”

虽然皇帝要脸说不出来,但大家懂的其实都懂;孝景帝时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