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别人的人生啊……”
“……”
袁恒宇一时无语,不自觉地,陷入一层又一层的回忆。
脑海中恍惚回到三个周前,他提交了一份打算投今年ICCV的论文初稿,然后被导师单独在办公室约谈。
在钻研完论文待改的细节后,导师向他抛出橄榄枝:“你有没有考虑继续读博?我一直和UCLV那边的实验室有合作,那边风格迁移实验室的大老板,他的方向非常前瞻,我料定你也会很感兴趣,是我在美国读博时期的师兄。如果你感兴趣,可以从现在开始准备英语考试和研究计划,下半年去美国参会,我顺便介绍你给那边的团队认识。”
得到老师如此器重,袁恒宇有些吃惊。
毕竟研一时他大都在听从于冠朝调遣,平心而论,除了组会外,时至今日他与导师单独交流的机会都屈指可数。
另一方面,在导师告诉他UCLV风格迁移的大老板是其师兄前,袁恒宇早已在网络和文献检索中,掌握到这个信息。
并且,不夸张的说,UCLV的确是他的梦校。
他素来对社交与大量文字处理工作感到头疼,但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的交叉学科,让他始终保持强烈的钻研欲望。
他大学时期更为欣赏的优化理论,也多出自于UCLV学派。更不提他想都能想到的强大计算资源和高质量的数据管理方法。
作为AI人,对UCLV心生向往几近本能。
在这个人生重大决策面前,他也不可避免地想到萧云徊。
他想起的不是他们在驶往南京的车上那番推心置腹的攀谈,也不是有杨童做伴的每周一次的外出觅食,而是更久远以前,他们在杭州出租屋中的那次争吵。
萧云徊说:“我不想背负你因为我而改变的人生。”
坦白讲,那时的袁恒宇并不明白,为何他自行做出的选择,却成为他喜欢的人需要背负的人生?
在那次冷战的两周里,他冥思苦想,也只能得出肤浅的结论:也许是喜欢的不对等、成长阶段的不匹配、他改变了原有的人生轨迹,让对方不快乐。
于是他痛定思痛,回归本位,提交保研申请书,报考了N大。
那之后,毕业、疫情、分手、离开Z大进入N大新实验室搬砖,接踵而至,待到昏天暗地闯过这一关又一关,已经到了2020年夏天行将结束时。
总算,他的人生按部就班回到正轨,只是喜欢的人已渐行渐远,他也因此来不及在尘埃落定后心平气和时再问一句,究竟为什么。
面对导师递出的出国深造橄榄枝,袁恒宇并未犹豫很久,便直率回复:“我读研开始一直在准备出国,UCLV是我的梦校,托G也有现成。”
导师看起来并不意外:“那好,你回去按照我们今天讨论的几点修改论文,尽快投稿。争取这次参会机会。”
袁恒宇:“好。”
结束种种闪回,袁恒宇眼中N大食堂的背景再次从模糊拼凑到清晰,他面前正坐着的杨童,刚才还在侃侃而谈。
“……师兄?”眼前是杨童越过桌子,凑近到他失神的双眼。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