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看一步。”
王清莞说的保守,熟知她心思的九湘对此很是赞同,“谁会不爱名利而拱手将自己的才华让给别人?之前或许是无可奈何,日后你的诗作和名声流传开后,她们未必不会起一些心思。”
王清莞二十五年前那场失败太让人深刻了,它被有心之人用来训诫一些想要和王清莞一样的反抗之人。
二十五年后王清莞成功了,该如何说呢?
剑之所以为剑,是因为它与刀有别,刀是单刃,剑是双刃。用剑一面的刃逼迫一个人低下头颅之时,它另一面同样锋利的刃,是对准自己的。
她们未必不会追寻王清莞的脚步,重拾自己被训诫前的心思——别人可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九湘甚至敢笃定,定安长公主迟早会用到她们。
支持长公主的那些个大臣,肯定都不知道她的目标是什么。若是知道了,早就聚在一起将定安长公主赶出京城让她滚得远远的,甚至会要了她的命。
他们连一家之中让女人做主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妻子抑或是母亲拥有才华都不肯,更何况是支持女人坐上帝王之位。
白日做梦。
一个女儿、妻子、甚至母亲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若是她们不愿继续,他们可以重新觅人。她们对他们来说是有用之人,但都是可替代之人;但对定安长公主来说,可选择的就只有这方寸之地,更没有替代一说。
定安长公主只会更需要她们,绝不会跟今日一样,冷眼看过。
她们会如今日的王清莞一般,成为定安长公主手上锋利的一把刀。
目光短暂的交接之后,九湘随意地敲了敲桌子,思索道:“等到这些诗集为你正名之后,再凭借着这些诗进入朝中。定安长公主必会助你一臂之力。”
定安长公主毕竟年过五十,眼光毒辣,心思缜密,不会不知道那些男大臣们不可能支持一个女人登上帝位。
同时她也不会不清楚,王清莞进入朝中后绝对会最全心力地支持她的人。
前朝以科举选拔官员,如今也是以科举选拔官员,只是又加了另一条路:比拼才华,以作诗为主。
世人只知道诗作的好就可以为官,却不知这背后重重限制。
这一条路实际上不算是什么光彩的路,它有两个限制,一诗好;二这诗必须得在皇帝面前念。这是一条专门为达官贵人开辟的路——
谁都可以作诗,但不是谁都能见到皇帝,并在他面前卖弄文采。
达官贵人中或许也有真才实学的,但大部分人因为祖上的原因开始游手好闲,通过科举入官对他们来说过于辛苦。于是几个大臣一合计,就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朝堂毕竟是商讨国事的地方,怎么可以胡来?
当时的皇帝处于弱势,不敢反驳,只能退让一步,每年都有限定的名额,依旧以诗论高低。
后来的皇帝倒是没有那么弱势,但他听之任之,不加管理。
若是取消这个方法,那些达官贵人不仅态度激烈地反对,会造成朝堂不稳,而且还会命令孩子辛苦读书,为科举做准备。
他们掌握着最好的书籍资源和人脉,若是肯稍微费点心,想要科举上榜再简单不过。
让几个聪明的人进入朝堂壮大家族,养虎为患;不如让几个废物待在这里,日后想要拔除他们也轻而易举。
这个习俗自此传了下来。
这个习俗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