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一定程度上还是有道理,临近过年这段,她在集市上摆摊卖对联,也注意到卖吃食生意比旁的好做。
顾若盯着糖油果子摊子定了会儿神,没舍得掏钱出去买。
她刚才在各个电线杆上看过了,没一张贴房屋出租的单子,估计只能县城找,县城消费高,租房更贵,身上这一百多块钱不够,得再挣。
钱没挣到,要让她掏钱买试吃,她实在不舍得。
吃不了,只能看。
能出来摆摊的,手艺都有过人之处,果子外酥里糯,外面裹的那层焦糖色泽看着就诱人,白芝麻更撒得均匀。
她这些年为了给自己赚生活费读书,什么活都干,在学校也去食堂里帮忙洗碗,擦桌子做杂工,和那里的大师傅学了一点手艺,但还不到家。
糖油果子她也没见大师傅做过两回,复刻不出来这样的色泽。
顾若慢慢收回视线,打消了分这生意一杯羹的念头。
不过,不卖油果子,别的吃食也可以,学校卖过的泡粑粑她做得还不错,这东西比油果子份量大,还抵饿,如果卖应该也不会太差。
就算差也亏不到哪儿去,做泡粑成本不大,只需要糯米粉,酒曲,一点白糖,黑芝麻。
不过泡粑粑冷的能卖,最好还是有热的卖,散出那股粑粑香说不定能招揽到顾客。
得准备个炉子,蒸笼也要买两屉。
心里琢磨过一遍,顾若抓紧时间动起来,新年期间家家户户都有迎客往来,泡粑粑也可以当成餐点端上桌,她得抓住这几天。
炉子蒸笼都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卖这些的店铺为了新的一年生意红火,早上过来放了鞭炮,这会儿舞龙舞狮街上热闹,也都开着门,顾若没费什么功夫就把东西置齐全了。
东西置办好了,却出现个麻烦事,出门前她没想要买这么些东西,背篓袋子都没带,手上的煤炉子,糯米粉蒸笼再加五个蜂窝煤总共四十来斤,勉强拎得动,却拿不了。
东西多占地方,手不够用。
倒是可以走两趟,但一来一回路上两个多小时,实在麻烦。
顾若想了想,最后找卖蒸笼的老板娘要了两根绳,把蒸笼背身后,再一手拎着煤炉子,一手拎糯米粉和蜂窝煤,轻松多了,就是大大的蒸笼在后背背着,像驮着乌龟壳,不太好看。
但好看不能当饭吃,有什么关系。
顾若没在意,让老板娘帮她把蒸笼绑好,便付过钱出了店,刚走没两步,忽然听到一道喊她的声音。
“顾若!”
带着变声期的公鸭嗓,喊出来的声音也不好听,还有点跑调,顾若还以为幻听了,扭过头,发现确实是喊她的,人
她也认识,村里的孟龙,孟添的堂弟,他二叔的儿子,和她读一个高中,今年也高三了。
可能因为一个村又同读一个学校,孟龙每次不管在村里还是学校,看到她都很热情的打招呼。
不过孟龙不是个爱学习的,她在学校的时候瞧见过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