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过的不如意,嫁给了邵状元那样的英才,偏偏丈夫英年早逝,一对庶子庶女。
萧棠无论如何还是自家亲戚,身体还挺硬朗,应该会比前世强。
要说舜娘其实很少和舍娘这般交流,她平日多半都是和裴老夫人在一处,裴老夫人胜券在握,人面很广,似乎什么都知道。可现在她又觉得,果真人家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看五姐姐其实平日并不多说什么,其实也是很有想法的。
“五姐姐,你说的是,总归咱们比好些人的日子还好过呢。”舜娘笑着道。
舍娘点头。
外面送了芝麻糯米糕来,姐妹二人分着吃了几个,舜娘嫌太甜腻了,遂只吃了两个,她又悄悄的道:“五姐姐,你知道么?二姐姐前儿过来,也不知怎么说我的衣裳都太老了,我听了心里很是难过。你说她为何这般说我?”
“你穿的什么衣裳?”舍娘觉得舜娘虽说衣裳颜色,的确也都素净,但也没有到老气的程度,尤其是快出阁时,大伯母帮她做了成箱的新衣裳,舍娘还去看过,都是那些娇艳的颜色,也是很好看的。
舜娘连忙自己回房找来舍娘看,是一件深紫色绣百合花的春衫,这样搭配其实也挺贵气的,尤其是舜娘马上就要做新安侯世子夫人,她年纪太小,若能显得贵气些,对她地位稳固有好处。
就连舍娘自己的衣裳也有两件紫色的,她认真端详了一番道:“我看不老气,挺矜贵的衣裳。无论如何,穿什么衣裳都凭自己的喜好。”
听舍娘这般说,舜娘也是牢骚满腹,这边舍娘却并不跟着说,到底疏不间亲。玥娘和舜娘是许多年的老交情了,她和舜娘不过是偶尔同病相怜说说知心话罢了。
曾经的舍娘也是别人和自己说什么,自己都不会保留,到底她也是个爱说话的嘴,现在却忍住了,没办法,人嘛,要闭嘴真是难的。
舜娘零零总总说了不少,到了次日,她又成了以前那个舜娘,轻易不吐一言,舍娘倒也习惯了。
中午庾氏喊她过去,说是让她学些庖厨之法,舍娘偶尔也做一些点心,但都是拿模具印个花什么,真正做菜没怎么学过。
等舍娘过来时,庾氏已经在汤厅摆了面食,对于河东人而言,面食就是主食,只不过她南北各地都待过,米饭面食都吃的习惯。
庾氏则道:“今儿先教你和面。”
“和面?就是放面粉么?”舍娘站在一旁浑然不知道。
庾氏只是笑:“错了,面要发起来,就得发酵,也有好几种法子呢。一样很简单,一斤的面用二两的米酒才行。但我们一般都是用老面放在面粉里,如此也更好发酵。”
光一个发面就很麻烦,舍娘听的很枯燥,但又不得不把那些法子记下来,什么十分上白糯米五升、细曲三两、红曲、发糟四两。再用白糯米煮粥,把酒曲打碎,把这些放在温热的汤中。等差不多的时候,就能滤粕取酵了。
像这样发酵叫大酵,可以专门做馒头花卷。
还有一种小酵,就简单些,能用来做细点。
这样就足足学了一日,到了次日,舍娘又学烫面。烫面则是用来做小糖饼和葱油饼的,舍娘学的十分认真,到了晚上因为做的多了,还送了好些给各房去。
裴老夫人听说她在学厨艺,还说她做的味道不错,让她的小厨房特地送来两样甜羹来。孟氏则送了一张独黄酥的方子来,说是出嫁时,娘家带来的。倒是霍氏是个极其精明的人,这一二年,她对舍娘可是极其巴结的,故而亲自过来把舍娘夸了又夸,还送了她一定镶珠的头纱,仿若当成自己的女儿一般。
比起前世连一件小衣裳都不跟她做,如今的霍氏嘴里说什么跟亲女儿似的,也是讽刺。
甩甩头,舍娘又开始跟着庾氏学蒸饭,米要煮粥似的多放水,等米夹生的时候,捞起来,再放在甑子上蒸。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