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椅子上肚子胀得慌,又起身去屋里把棉被拿出来,搭在堂屋的条凳上烘着。
一家人待在一处,嗑着瓜子,闲聊明年地里要种什么,又说起了买宅子的事。
“搬到镇上,这地怎么办?”朱红问。
屋子还好说,锁起来就行,地可不能锁,但人不在,难免会有人惦记。
卫长昀拍了一下小宝脸上沾了的瓜子壳,“我们商量了下,有三块地和一块田,包给赵叔或者三叔家做,老师家里田地多,是种不了。”
“地肯定不能荒着,一荒地就瘦了,得养一年才能养回来。”
姜宁腮帮动了动,咽下瓜子,“地的话,我想的是收一点菜就行,种什么我们跟着收什么,田里种稻子,按年算,一年给我们五十斤米就好。”
那块地本来也产不了多少斤稻子,三四百斤,分五十斤给他们,也算公道。
“秋哥儿家和子书他们家能愿意吗?”朱红犹豫问:“虽说是不收佃租,白给他们种,但地养肥了,最后还是咱们的。”
“应当愿意的。”姜宁道:“不过如今宅子还没定下来,所以不便去问,等宅子定下来再去问问。”
朱红赞同地点头,倒是对他们俩做事放心。
说完了地和田的去向,姜宁和卫长昀又把之前顾苗替他们相看的宅子列出来,一一说给朱红和小小、小宝听。
他们已经选过一轮,总共挑出了四处还不错的宅子,都在西街。
第一处是在巷子里,院子不大,也没有井,但价格便宜,三十五两就能拿下,井也不远,走出去百来步就是,靠着城墙还僻静。
第二处宅子有些旧,荒废了不少时日,内里大多东西都得换,不过胜在宽敞,而且院子里有一口井,家里用起来方便,价钱恰恰好四十两。
第三处和第四处差不多,更接近闹市一些,都是一进院,有六间房,带院子和树,还有井,但价钱贵了不少,得六七十两。
“要不,就没井的那个,家里也够住。”朱红想得简单,价钱便宜些,这样也少累一点。
小小和小宝不知事,只知道家里有房子、有井就行,都喜欢第三处和第四处。
卫长昀和姜宁愣了一下,对视一眼,不由噗嗤笑出声。
一家五口人,选出来的都不一样。
朱红愣了愣,见他们俩笑,疑惑道:“怎么了?你们选的是第二处?”
话才说完,就见姜宁和卫长昀双双点了头。
“可第二处要用上四十两,还要更换家里的物件,那不是要花更多?”朱红不解地问:“不过若是说宅子,倒是好,不过分热闹也没有太偏僻。”
“还未亲眼去看过,所以打算去瞧瞧了再说,那些东西旁人觉得要换,但咱们不一定得换。”
姜宁解释道:“何况咱们家不还有东西吗?实在不行搬一部分过去。”
朱红没想到这一层,听了便觉得有道理,“这样一来,倒是省了不少银两。”
卫长昀附和道:“院子宽敞些,家里也方便,而且周围邻里离得近,小小和小宝也有伴。”
这样一说,朱红倒是赞同他们说的。
小小和小宝听完,也不知道明白还是不明白,像墙头草一样立即倒戈,说就要第二个。
姜宁和卫长昀见他们都不反对,敲定了属意的宅子,决定过几日就去把宅子看了。
要是能早点定下来,慢慢地可以把东西搬过去,还没那么赶。
“什么味道?好像有东西烧糊了。”姜宁正打算起身,把被子抱回屋里,就嗅到一股糊味。
朱红和卫长昀第一反应都是去看炉盘,是不是有瓜子壳烧着了。
正准备挪开水壶看一眼,就听到小宝惊叫一声。
“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