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翰林院时,我曾想编一辈子的书也挺好。”

“后来去了大理寺,又想着查明悬案、旧案、冤案,给受害者一个公道就好。”

但县令好像不一样,与他所想不同。

姜宁在一旁笑,“结果当了县令,什么都得管,连谁家丢了只鸡都得过问。”

“不过……如果惠安县都是这种鸡飞狗跳的事,倒也好。”

思来想去,姜宁还是喜欢过这种小日子。

京城虽好,可惜太胆战心惊了。

一会儿一个大官,一会儿一个贵人,谁都开罪不起,一旦犯点事,就得当心脖子上的那颗脑袋。

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什么江洋大盗、杀人狂魔,最好远离他们这里。

日子太太平平的,才有力气过日子。

“嗯。”卫长昀睁眼看着姜宁,“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再琐碎,也比办要案强。”

姜宁打了个哈欠,“不过话说回来,之前给了那个人一本种地、种树和粮食的书,我想惠安县这边土壤也肥沃,不知道能不能先实验,或者是适合种水果的话,发展一点副业。”

卫长昀接着翻看公文,“不开酒楼了?”

“开呀,但慢慢来嘛,不着急。”姜宁冲他眨眼,“我可还没有玩够。”

卫长昀失笑,“那就不急。”

惠安县此地虽不如金陵繁盛,却也比黔州要更为富裕,茶楼、酒楼并不少。

要是想在这儿开酒楼,是得慢慢来。

姜宁不说要走,卫长昀便也不赶他走。

他俩像是回到了从前在村里、镇上时,一个人看书,另一个就在旁边做事。

偶尔说句小话,没头没尾,不需要刻意找话题。

“等忙完这阵,能休息几天吗?”

“如果无事,每日到衙门里报道,便可以自行处理公务。”

“马县丞也挺累的,要是无事,给他也放个假,衙差们一样。”

“可以。”

“等案子了结,能请大家吃一顿饭吗?不去别处,就在县衙的院子里,我们自己做。”

“……算是收买人心吗?”

“算是人情关系,吃人嘴短,日后能多听你的。”

“听你的。”

七七八八地聊了不少事,忽地一阵急促脚步声传来,俩人一块抬头。

县府的罗捕头飞快走进来,脸上还有新添的伤口。

“县令,属下幸不辱命,闲云观的相关人等,一个不差全带回来了!”

罗捕头兴奋道:“他们在路上就忍不住交代犯案的事,想着先说出来能减罪。”

姜宁和卫长昀站起来,绕过桌案往前走。

“全都抓回来了?”

“是!”

“另一边李家怎么样?”

“我们回来的时候正巧碰上,他们还早一点,现在李炳珩已经抓回来!”

卫长昀松了口气,只要人都抓回来就好,后面可以慢慢审。

只要熬得住,迟早会招的。

卫长昀道:“闲云观那些孩子呢?”

罗捕头迟疑了会儿,“那些孩子是孤儿,年纪在五岁到十一二岁,我们问了一些,他们大多都答不上来,就说和家里人走散,或者是被人拐走,然后就到了寺里,给他们吃的和住的,平日就干一些杂活,不过——”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