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肥可真好,他们许县令,更好!
68
第68章
全村百姓看着家里满满当当的粮食,浑身都散发着喜气,就连交税都十分的主动,只等县衙的人上门,就把粮食给准备好送过去。
陈家村今年的稻谷收成,没过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南新县,但却没有人因此嫉妒或者不甘,因为其他村里的好消息也是一阵阵的传出来,百姓们满眼满心全都是自家的地,你家收了四石?等着瞧,我伺候庄稼伺候的比你仔细多了,肯定有四石二。
陈家村最高产出四石五的那家的含金量至今还在上升,特地有同村,甚至隔壁村的过去取经,同样一块地,同样都是干活,怎么你的就多那么多呢。
陈图也不知道啊,自家的地就是好,出来的粮食多,这几日在村子里走路都带风,背都挺的直直的,但人家都上门来请教了,你也不能啥也不说就那三个字吧,到时候别人还以为你偷偷藏拙呢,只能支支吾吾的瞎编。
原本只是想随口编点什么,陈图想着自己种田时的感悟,结果越说越顺,感怀越深,其他人听的也认真,当了村子里好一阵的风云人物。
这些粮税全部都是要押送到应山州的,许行知把整个南新县今年的粮食产量,最高、最低和平均值都算好了写在信件里,所有的数据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闲的没事,他还把南新县过往几年的粮产都给写上去了,有数据对比,也好找圣上邀功不是。
大伙忙活了好一阵,这两日中,整个县里都热闹起来了,这次的丰收后,不少人家手里有了钱,还是会来县城采买些生活必需品。
街上出来摆摊的小贩明显多了些,其中以卖针线、头绳等日用品的居多,还有便是吃食,各式的糕点,很多带着小孩上街的人家,自己能忍住嘴馋,但多多少少顾忌到孩子,还是会零食吃,糕点就更不用说了,回娘家总得带些东西回去,糕点体面还不算很贵。
王二胡探头探脑看着街上的热闹:“这几日的人可真多,忙活完有空了,大丰收兜里有钱了,这不得舍点。”
许行知观察一阵,才摇头:“也不算,大家买的多是家里需要的,就算没钱也是需要买的,只能说刚好这几天农忙完,百姓兴致高,就集中起来一起买了,这才显得好像花了很多钱似的。”
“今年才是第一个丰收年,家中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的是,大多数人家应该是备用攒起来,也能应对一些突发情况。”
“确实是。”王二胡看了一阵子,却道:“不过已经很不错了,至少今年,大伙能过个好年,可能还能买件棉服,冻死的人应该也会少些。”
许行知张了张嘴,有些沉默,此时他才恍惚的想起,在古代的冬天,都是一次难熬的历劫,年岁不好,没有收成,又哪来的钱去买炭火,买御寒的衣物呢。
“去年死的人多吗?”
“多。”王二胡肯定道:“尤其是住在破庙和桥洞的乞丐,一个冬天下来,能活下来的算命硬。”
“不过今年肯定要好很多,大人您也不必为此介怀。”
许行知笑了笑:“你说,今年咱南新县,能不能一个人都不冻死。”
王二胡没说话,此时的沉默就代表了一切,没一会,他笑着岔开话题:“大人,丰收过后,秋社日要来了,咱可得好好准备准备,这可是大节,热闹的。”
秋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一般来说,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用来祈求或者酬报土地神。
“肯定要的。”许行知点头应道:“往年一般是怎么弄的。”
“一般就是搭个台子,大伙跳舞、唱歌、杂耍,会的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