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9(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回想起昨晚的那些点点滴滴,许行知目光呆滞的在床上不停的打滚,黑长的头发被揉的乱糟糟的,在被子里窝缩了很久,才苦笑着叹气,他哪里当得起这些百姓的一片冰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许行知后知后觉的感到一阵羞耻,虽然很想当个缩头乌龟,在房间里宅着几日后直接走,只是身体背叛了脑袋,最后还是忍不住去街上溜达溜达。

路过的百姓纷纷笑着和他打招呼,有的时候甚至热情的直接把东西塞过来,留下一句:“县太爷,我家做的这个茶鸡蛋可好吃了,你尝尝。”

“县太爷,我们家招牌的栗子糕,您之前尝着都说好,前段时间改良的新口味您还没尝过呢,来试试。”

书白和书画怀里被塞的满满当当,许行知也不客气,看着喜欢的纷纷让人给包起来,然后留下一小块碎银子在摊子上离去。

摊主想要再追上去还银子时,只能看清许行知离开的背影。

四柳州离南新县可谓是山高路远,许行知派人去打听了一番,好确定行程,最好的路程其实是坐着马车到应山州,那边连接着海运,坐上半个月的船,再从港口过去。

如果单走陆路,其中需要路过的州县和复杂的山路,需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离开的那一早,百姓们带着做好的万民伞,在县衙门口等待着马车出来,前边最显眼的伞高高的立着,伞面用的是大红色的丝绸做的,正常雨伞大小,最下边还圈了一层漂亮的绿色小流苏,伞上坠着很多小绸条,上面绣着赠送人的名字。

县衙门口人群拥挤,百姓们却默契的只站在街道两旁,在中间留下了足够马车通行的空间。

许行知一抬眼就看见了县衙门口的红伞,偌大的伞面上,密密麻麻的织着他认识不认识的名字。

还没等他接过来,其他的百姓纷纷凑过来,把手里做好伞往前递过来,许行知这才知道,原来万民伞并不指代一把伞,而是愿意送的百姓们都会自己制作,然后千里迢迢的给送过来。

马车上已经放满了东西,百姓们送过来的伞,哪怕只是粗看,也至少有几百把。

“别挤别挤,这伞我都收下了,注意安全。”实在是太多人了,许行知坐在马车外,手做喇叭状用力喊道:“谢谢大家对我的肯定,心意我都收到了,别挤到前面的人。”

“我这马车装不下,大家伙把这伞放到县衙,我回头找人带回京城,放回家中珍藏。”

“我知晓大家的心意,送到这里就够了,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总会再见的。”

不管许行知怎么样劝说,百姓们都只是默默的在马车后面跟着,直到出县,直到路的尽头,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好几里了。

马车晃晃悠悠的往前,百姓们远远的看着他,直到看不清一点,有人默默的抽泣着,有人只是沉默着。

这一走,可是真的道别了。

许行知看着后边的百姓没有跟过来,终于默默的松了一口气,摸着手里刚刚被硬生生的塞进来的伞,没有红色丝绸伞那么艳丽漂亮,这把伞上的纸,用的是最为粗糙便宜的黄纸,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

打开来看才知道,全部都是抄写的三字经、千字文的内容,只有一小页看起来干净些许,许行知凑近一看,上面写着:许县令前途无量,平安喜乐,也祝我家二宝(周长亭)学业有成,考上功名做大官。

许行知看着窗外稀稀落落的杂草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