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求天子下旨,命交州刺史于安南都护府辖下寻访、试作稻种。

后宋璟被召入为刑部尚书,又因姚崇被罢相前上奏天子力荐宋璟继任,宋璟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同苏颋共同执宰相之政。

宋璟虽继任宰相,但仍十分关注稻种之事,一直期盼天幕再现,透露更多关于双季稻的细节,奈何此次天幕虽现世,却是与农耕毫不相干的内容,宋璟大失所望之余,也强打起精神观摩。

此番下来,他的关注点更多在于所谓的管理手段,自然也就注意到了那几个突兀的人名。

“陛下,臣观锦帛,其所提及人名好似为日本国人名。”宋璟叉手行礼,向天子陈明,“自前隋起,日本国便派遣使者前来朝见中原天子,大唐代隋后,日本国亦于太宗贞观四年始开始向大唐朝贡,学习我中原礼仪文化,怎么到了后世竟然冠履倒易,变成我大唐的后人向那蛮夷之邦学习了呢?”

李隆基本来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听到此言悚然一惊。中原地大物博、文脉流长,自古以来便是周边番邦小国心向往之所在。每逢中原统一王朝的出现,周边的小国必然派遣使者前来朝贡,日本也不例外。

“高宗龙朔三年,文献公刘仁轨镇守百济期间,援助新罗,于白江口以少胜多大败倭兵,又派人赴对马岛,宣谕倭国,此后倭国再不敢图谋百济之地。”

大唐强盛富饶,自是不惧周边小国的挑衅,而自天幕透露的端倪,仿佛日后王朝竟曾败退于这弹丸之国,以至汉人反倒向蛮夷学习不成?

这是哪个忘八端竟使得华夏陆沉、先祖蒙羞?

“莫不是,这才是天降异象的原因?苍天有感,泄露此番天机,以诫吾等莫要将那小国等闲视之?”

天子之言实在是石破天惊,三位老臣莫不变色,若是如此,连番襄助那倭国的先人——上溯至曹魏,下循至本朝——都成了祸端的推手?

“陛下不必自责,且不说此番不过推论,即使为真也尚未发生,如今吾等得窥天机,自然不会让此景再现!”姚崇脸色严肃,“今日锦帛所示之景已昭告天下,陛下明日再召集百官相议,集思广益采百家之言,必然有解决之法!”

首先,自然就是要把那块破地方划到大唐的直辖疆域下来,比如安北都护府辖下就很适合再加一块领土。

唐太宗时空。

看完天幕的李世民与自己的曾孙脑洞共通了,连夜召了房、杜、魏、长孙、尉迟等心腹的文臣武将入宫,径直入甘露殿商议。

李世民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大家先是觉得不可能,大唐武德充沛,打遍周边几乎无敌手,就算子孙后代不争气,区区倭国,乃小国寡民也,也敢一试王军?

后来转念一想,也并非绝无可能,以这几次在天幕所见,实在是颠覆了当世人的认知,此前世上谁人能想到,人世间竟然会有那钢铁所制的巨大器械、那迅若闪电的长车、还有种种不可思议之物,若是以后倭国先一步掌控此等神物,再辅以狼子野心,岂不是祸乱之源?

房玄龄觑着天子的神色,下拜求问:

“臣愚钝,莫非陛下已有决论?”

“朕欲先征高句丽。”

此话一出,在座重臣莫不赫然变色,前隋之炀帝三征高句丽,黎庶受创深重,文帝留下来的丰厚家底也被败得干干净净,以致破国亡家,才有了李唐代隋,中原大地至今未恢复元气。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