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3(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但……到底可以施为一番。”

不管有没有用,先把网撒下去,说不定如今的一着闲棋会在若干年以后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呢?

第199章 世界(三十七)

【“国外风云动荡,国内的形势又如何呢?

清朝有着最严密、最完善的统治,这样逻辑缜密、牢不可催的却只为培养出来服从于一家一姓的奴隶,同时,贪腐的官员侵蚀着帝国的肌体,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字狱又打断了文人的脊梁,盛世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曾率领英国使团来华的马戛尔尼曾评价道:‘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补充一下,这次访华发生在1793年,该使团是第一个到达中国的英国外交使团。

在此之后,清朝还自诩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欧洲人对于华夏的观念却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他们窥破了这个古老帝国的虚弱,认为‘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要击败它并不困难。

清王朝隐藏在盛世之下的矛盾已经逐渐爆发,在十九世纪中叶,著名的太平天国起义更是一举点燃了清晚期的烽火,此后捻军起义等十多次起义绵绵不绝。”

云青青没有透露更多关于农民起义的信息,只是草草介绍:“这一系列起义的最直接导火索之一,就是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最后以清王朝的战败告终,占领此后,清王朝不断地割地、赔款、商定关税,原本紧闭的国门被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也从一个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逐渐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被迫走上了半殖民地的道路。

同时这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宋哲宗时空。

定州。

苏轼想起了神宗皇帝时那折腾掉了他大半条命的“乌台诗案”,如今想来,仍心有戚戚焉!

“吾素来嫉恶如仇,如见不平事,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过往诗文,或奋厉有当世志,或一心致君尧舜,如今却有大梦恍然之感……”

苏轼扪心自问,“难道我也被这打断了脊梁吗?”

不!绝对没有!

或许他的心境有所变化,但初心从来不曾改变!

清世宗时空。

听闻云青青提及文字狱,雍正勃然变色。

“暂且不论先帝时庄廷鑨、戴名世之流倒置是非,语多狂悖,因而获罪;今岁汪景祺、钱名世等于文集之中曲尽谄媚、颂扬奸恶,悖谬狂乱,至于此极!”

他被云青青这番话勾起了诸多不愉快的记忆,怒目斥道:

“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

再一联想原内阁学士兼礼部左侍郎查嗣庭出任今岁秋闱山西主考官时所出题目,言辞之间,其心怀怨望、讥刺时事之意昭然若揭。

之后雍正又派人搜查其寓所及行李中,得日记二本,内容悖乱荒唐,怨诽捏造之语甚多!

“自唐宋以来,去古已远,习俗浇漓,人心诈伪,狂妄无忌惮之徒,往往腹诽朝政,甚至笔之于书,肆其诬谤,而查嗣庭诽议圣祖仁皇帝用人行政、大逆不道之言,不可胜举,可见其与汪景祺等相为表里。”

心思百转之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