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9(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侯服玉食而雄心渐失,久居高位而民心不察。”朱元璋停下了敲击桌案的手指,阴恻恻地道,“既然如此,就把这位置挪出来,留给更有用的年轻人吧。”

唐宪宗时空。

几番辗转,白居易早已离开盩厔县,来到他魂牵梦萦的长安,担任左拾遗一职。

他自觉深受皇恩,身负谏诤之责,又有为官地方、体察民情的经历,故自上任以来,白居易一面频繁上书言事,一面勤写诗文,以求补察时政,兼之其上书言事屡被圣人所接纳,更是极大地振奋了他的精神。

白居易私以为自己之于今上,也有了一二分魏文贞公之于太宗皇帝这般君臣相和的佳话风采。

可如今再见后世的官吏对所辖民情烂熟于心,又为其治下百姓考虑得面面俱到,白居易心中陡生一股羞愧之意,掩面感慨道:

“吾差之远矣!”

【云青青租了乡亲的房子,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时而跟着朋友走访群众,时而随着本地人一起上山下水、到处采风,有时候又跑到当地的小学里头,给留守的孩子们当一当课外的老师,给他们讲她在旅途中的故事。

——学校里的一位女老师,就是她这位大学同学的妻子,当初女生在大学期间来了当地支教,并在完成本科学业之后再次回到了这里,于是他也跟随着妻子的脚步调动到了这边。】

秦始皇时空。

处理政务的闲暇间隙,始皇帝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

“上承国策,下接民情,上下通达,是为干吏。”

始皇帝很欣赏以这老同学为代表的这些基层干部,同时,他也更为坚定地认识到黔首开智之后,正确的政策解读和思想引导对于安稳民心、发展当地是多么重要。

“当初六国余孽与当地郡守相互勾连包庇,对朕颁行的政策阳奉阴违,更有甚者歪曲事实、私征税赋,以致民怨渐生、国朝不稳。”

想到当初大秦表面承平安稳实则内忧外患的局势,始皇帝冷哼一声。

“待朕遣宣政使至各郡县向黔首宣读诏令,这些鬼蜮伎俩便无足轻重了。”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于大殿之上环顾一周,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心下郁郁地想:

“也不至我大唐的官员,能有几人做到如此地步?后世官员之德行与能力,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但他很快又振作精神,仔细聆听着文臣武将们的上奏。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随着这些年他与诸公制定的政策一一落实,这样的官员自会越来越多,大唐的百姓也会越过越好。

李世民对此毫不怀疑。

明代宗时空。

朱见深和朱见济两兄弟伏在案上奋笔疾书。

天可怜见,在这大家都看天幕放松的时刻,他们却收到了课后作业。

——由当今圣上亲自布置的、关于这段时日云青青在此处的见闻的观后感。

一个身影悄摸着站在了兄弟俩的背后。

朱祁钰先是瞄了一眼朱见深的作业,首先就是干净漂亮的卷面,再一看内容,既有对于恪尽职守干实事的赞赏,又有他对于如何为国为民干实事的阐述,虽然内容尚且比较浅显,但俨然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风范。

朱祁钰暗自点了点头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