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3(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汉这架战车便在君臣一心、军民同力之下一路碾压,匈奴被打得不断北逃,再无南下之力。

如今,匈奴王庭最后的力量正在漠北与卫青所率的军队决战,大汉能否将匈奴尽数消灭或是赶往更西边去祸害什么安息帝国的关键就在此战,此情此境,如何能叫刘彻不日思夜想、牵肠挂肚呢?

“去病那小子说什么区区匈奴、不足挂齿,之前的功劳太小,算不得功冠全军。”刘彻含笑自语,“灭匈奴的大功,总算能让朕将这个‘冠军侯’封下去了吧。”

漠北。

杀敌数千,斩获许多牛羊、俘虏而归的霍去病被舅舅拎着耳朵骂了半个时辰——因为他又一次率三千人急行军一路追着匈奴主力而去,而卫青自从得知霍去病早逝之后就对这个不省心的外甥看得极紧,每次都千叮咛万嘱咐保重身体,但霍去病要是这么听话,那他就不是霍去病了。

总之,这对时常演绎“他逃他追”的舅甥,在霍去病又一次口不对心的保证之后总算是短暂地缓和了关系,卫青一面押着霍去病接收军医的检查,一面安排这一批俘虏的去向——主要是确认送往哪个郡当苦力,同时开着天幕享受这难得的休闲时光。

看着看着——

霍去病:“哇!这样打!还可以那样打!”

卫青看着天幕中转战多地、四处穿插的部队,瞪了眼兴奋地要跳起来的霍去病:“你给我好好坐着。”

霍去病:“好叭。”

弱小可怜但能打的未受封版冠军侯委委屈屈地缩成一团。

宋太祖时空。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赵匡胤细细品味这这十六个字,只觉得字字真言,受益匪浅。

“寥寥四句十六字,言辞质朴,却实乃百战之精华,即使是不通兵事之人,也能以此指挥一军。”赵匡胤断言道,“此人知兵,且极擅兵!”

果然,后面的剧情发展印证了赵匡胤的判断,那人的每一次指挥都仿佛一场军事上的艺术,让赵匡胤屡屡拊掌,深深引以为知己。

“来人,上酒!朕要遥遥敬这千年后的知己一杯!”

至于他主张什么无皇帝论,赵匡胤决定暂时就不去想了。

宋仁宗时空。

狄青很是憋闷,他看着那些不懂国情民情的“专家”瞎指挥,将一片大好形势葬送不说,还用战士们的性命去保护那些无用的东西,而真正知兵懂兵的领袖却被排挤。

“听甚么外族人的?他们懂什么华夏?”素来谨慎小心的狄青憋了又憋,还是忍不住这口气,指着屏幕很是输出了一番行伍之中的脏话。

——很难说狄青是不是借此机会指桑骂槐。

福宁殿。

看着屏幕里后卫部队为了掩护主力突围,与十几倍于己方的敌人殊死激战,几乎打光了编制,赵祯的眼眶也不由变得通红。

“你们撤啊!撤啊!”

即使身为天子,赵祯也从未想过有兵卒做到如此地步,即使曾在云青青的讲述下了解诸如钓鱼城之战、崖山之战,但耳闻远不及目睹,鲜血淋漓的场景给了他莫大的刺激。

而在看到师长受伤被俘之后,趁敌不备解开腹部的绷带硬生生地把肠子拉出来,直到肠断身亡[1],赵祯更是顾不上去思考什么帝王心术、收拢民心,他只觉鼻尖一酸,几颗滚烫的泪珠就从眼眶里跌到了手背上。

“纵为败军之将,将军何至如此?”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