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江南士绅突然开始怀念起大明,觉得老朱家好像也没那么差哈,至少皇帝不会真的跟他们动刀子。
于是有了“通海案”。】
【清初的时候,为了防范汉人以沿海岛屿为依托进行反抗,杜绝“民夷勾结”,清廷实行了厉行的海禁——“寸板不许下水”。
具体来说,清廷所谓的海寇,便是此时仍然在沿海坚持“反清复明”的郑成功、张煌言。
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由崇明进长江,与南明兵部侍郎张煌言相会师,率军北伐,连克江南数郡,经丹徒、焦山、瓜州,围逼南京城,一时间东南震动,且江南各地多有响应者。
金坛县令任体坤对这种士绅勾结的暗流涌动感到害怕,于是谎称金坛士民造反纳降,溧阳巡抚信以为真,紧急调兵。七月二十四日,郑成功兵败镇江、瓜州,乘船远去台湾。
后清廷以“通海”论处,下令追查,株连甚广,这就是“通海案”。】
郑成功……听着像是郑芝龙的家人?
崇祯记在心里,要好好查查。
【“通海案”是个大案,清廷查了好几年。这当中,又爆发了“哭庙案”,奇人才子金圣叹就死在这个案子里。
顺治十八年二月,顺治帝驾崩。依照礼制,全国上下都要为顺治帝致哀。
哀诏传到苏州,朱国治等在府衙设置灵堂。按照规定,地方各种军政要员及郡中缙绅都要连续三天前往哭临。此外,地方政府还在苏州文庙设灵堂,供普通百姓祭悼。
然而,诸生倪用宾、丁观生等百余人到府堂跪进揭帖,向巡抚朱国治控告吴县县令任维初。说他典守自盗,私粜漕粮千石,酷刑逼税,杖毙乡民等罪行。这些生员群情激奋,要求驱逐任知县。
这是国丧现场诶!而且那县令也是有追缴考成的,这些人逼他处理任县令,不就是在打他的脸么?
所以朱国治当场下令逮捕了那五个为首的生员。
但是苏州的士绅怎么可能甘心这样的结果呢?
于是,他们拿出了当年对付明廷的招数——哭庙。
具体的步骤就是写一篇之乎者也瞎扯淡的文章,然后带着小作文去孔庙里一哭,形成舆论压力,再由朝堂上官老爷们配合一下“民不聊生”。接下来,一般就是县令滚蛋甚至被判刑,然后上上一级的官员过来安抚,带头的文人获得名声,江南闻名
所以士绅代表金圣叹联络了一百多个士人,拿着他们写的《卷堂文》,到孔庙聚集,准备哭庙。
结果,朱国治下令逮捕其中十一人,并且上报京城诸生倡乱抗税,并惊动先帝之灵。清廷管你什么逼迫舆论花花招数?正因为“通海案”,要大力整顿江南呢!所以直接定了“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的罪名,把十八个主犯都判了死刑,砍了就完事。】
【这三大案后,江南士绅就真的老实了。
毕竟舍不得钱是一回事,就算有钱也得有命花啊!
况且他们慢慢摸索到了,满清不是不让他们捞钱,只是该交给朝廷的一分都不能少。士绅认命了,就当是给朝廷的“分润”呗。】
【这时候的明朝士绅地主阶层,才开始怀念起明朝的好来,反清复明的运动此起彼伏,可是那个优待读书人的大明,再也回不来了。
什么贱骨头,呸!】
【作者有话说】
啊啊啊啊……发错了……把删减片段发上来了,过了十二点,算榜单没有完成,伤心。感谢在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