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年汉平帝病逝后,王莽更是立只有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帝,当时的太皇太后也就是他的姑母王政君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改元居摄,臣民都叫他摄皇帝,野心昭然若揭。

果然三年后,王莽觉得时机成熟,就接受禅位,篡位成为皇帝。

那么如今的太后……

【当时李治刚扳倒长孙无忌,对朝中大臣尚不放心,而他的太子李弘才九岁,更无法担起社稷重任。因此没有外戚干政风险,又生性聪敏、涉猎文史的皇后武则天便自然而然成了能帮助李治处理政务的不二人选。于是以《资治通鉴》为首的传统史书里都认为,从此以后武则天不仅深度参与朝政决策,更在外朝以许敬宗、李义府为爪牙培植力量,把控朝政。】

【但是!从666年泰山封禅以及前后朝中宰相人员的任命里可以看出,李治始终处在主导地位,而武则天只是在他的培养下,担任政治助手而已。远没有到越俎代庖的地步。更何况太子李弘年岁渐长,已经开始行使监国大权。】 网?阯?F?a?布?Y?e?ⅰ???μ?????n???????????????????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675年,李治好不容易顶着头疼培养成人的太子李弘却突然病逝,年仅二十四岁。】

“唉……”想到自己早逝的长子,武则天也伤感起来。

不论后世史书怎么评价她,她与李弘确实感情甚笃。

【不得不说,虽然亲生儿子病亡,对母亲而言应该是锥心之痛。可对于彼时的武则天来说,却改善了她的政治处境。因为在此之前,有监国大权的太子李弘在处理朝政时倚仗的是戴至德、张文瓘、萧德昭这些人,其中戴至德、张文瓘既是朝中宰相,又兼任东宫左庶子。由此可见李治安排李弘接班的用心。但在朝政上,李弘和他的东宫僚属们经常与武则天意见相左。现在李弘病故,李治在处理政务上只能更加依赖武则天。】

【于是在当年十二月,武则天上呈了奏疏《建言十二事》,明确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展现自己的能力。

这十二条分别是: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也就是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毕竟李唐皇室认李耳为老祖嘛。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也就是将此前丧期的一年改为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也就是加薪。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这十二条,归纳起来是四大政策:一是富国强民,二是善用人才,三是笼络百官,四是提高妇女地位。

这下子既是展现自己解决当下困局的能力,也是利用这个机会施恩于朝中百官。这十二条被李治悉数采纳,下诏颁布施行。武则天才算是有了政治资本。】

武三思适时出来拍马屁:“太后高瞻远瞩,体恤臣民,连仙人都是认可的。”

【李治当时的身体差到什么程度呢?一开始他想禅位给太子李弘,但是还没付诸行动,李弘就病逝了。而就在同年,李治思前想后,想要禅位给武则天。可见那段时间他确实感觉坚持不住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