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狄仁杰捋须赞道:“这倒是好事。”

【第四点则是进一步发展以乡贡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另外,她还在702年,“初设武举”,扩大了选官范围。

据《文献通考唐登科记总目》的统计,唐朝建立后,高祖一朝科举取士仅二十六人,太宗是二百零五人,高宗是五百八十五人。

而武则天主政期间,科举取士的人数为六百零七人。而除了发展科举,武则天也非常重视打通官僚集团内部的上升通道,开启试官"制度,大力鼓励举荐人才。魏晋以来的世家门阀不再独享政治特权,隋唐以来的官僚勋贵也彻底没落,科举入仕的地位则极大提升,更影响着开元天宝年间以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每年科举及第之人不出十二日便可名扬天下。

盛唐文脉昌隆、人才济济的底子就此埋下。开元年间的名相姚崇、宋璟、张说、张嘉贞、苏颋等人皆在武则天时代崭露头角。

就连一向批判武则天批判到喜欢造谣的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中评价道:“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第94章 武则天6

【接下来,我们要说一说争议最大的第二点,军事薄弱。】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唐的军事实力在安史之乱前是无敌的存在。那都不能叫东亚霸主,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的爸爸。不论是大唐白月光太宗时期的“此去安西九千九百里,皆为大唐”。还是唐高宗李治时期为唐朝版图最盛,亦或者是他孙子——李三郎开元盛世时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先帝的孙子?

武则天想了一下,李显的第三子李重俊已经出生,那就只能是李旦的孩子了。

“窦德妃的身孕几个月了?”

“回太后,产期应该在八月。”

“那说不定就是这个了。”

【怎么看,怎么说,都是煌煌巨唐。怎么唯独到了女皇陛下这里,就拉胯了呢?】

【我认为,这事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客观方面的。初唐时期的战斗力,是有府兵、募兵、蕃兵共同组成的。

先说府兵。隋唐府兵制脱胎于南北朝时代的西魏北周府兵。当时出于天下分裂的实际情况,府兵制的思路是"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隋唐统一天下后,尽管朝廷扩大了设置军府的范围来保障府兵兵源,但在国家层面的大型征战以及突发的战役中,府兵人数还是不够。

这一方面是因为隋唐在关陇以外的地区推行府兵制,却都没能解决府兵的基础矛盾——均田制下人多地少;另一方面,府兵的职责重心是前往京师轮番宿卫,边关域外的长距离作战对自备军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