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安是名将,不过岁数比较大了了,已将七十。人老则力衰,加之近年边关无战事,边贸互市又经营得红红火火,长孙安这性子亦是愈加的平和安顺。
而且长孙安是裴后的人。
当初是裴后举荐,长孙安方能为北地郡守。
是故裴无忌到北地郡任职,长孙安也颇多相让。偏生裴无忌也不是那等你谦让他也退的性子,裴无忌是得寸便进尺,张扬不行。
是故彼时裴无忌这个北郡司马十分招摇,奉承者众,军中多有趋炎附势之辈依附裴无忌,以盼攀上裴家得个前程。
听闻因山高皇帝远缘故,裴无忌在北地郡极是招摇。
这贵族子弟一失了约束,便不能安顺,行事未免显得轻狂。
据说彼时裴无忌恣意任性,是杀了人的。
京中迷恋裴无忌的女娘不少,恨不得将裴无忌给挖个底朝天,她们自然也知晓这些事。虽是如此,裴无忌人气倒是有增无减。裴无忌在外双手染血,沾染人命,又兼容貌俊美,身份尊贵,哪怕知其凶戾,亦有不少女娘吃这一口。
当然喜欢裴无忌的女娘亦有不吃凶戾人设这一套,人前为裴无忌分辨,认定这些传言虚无缥缈,不过是造谣诋毁。大夏是有国法的,岂会杀无辜之人却无事?无非是因为嫉妒,所以造谣传谣。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无非是太多人羡慕嫉妒裴无忌罢了。
那时薛凝也听过这个传闻,不过也未想到居然轮到自己查这个传闻。
薛凝心思沉沉。
依薛凝看来,裴后这个长辈对裴无忌这个侄儿十分爱惜,铺垫前程。如若裴无忌真杀了人,事情已经压下去,何必再翻出来。
但也未见得。
如若裴后太过于爱惜这个侄儿,自然不想裴无忌名声有瑕疵,这又是劝裴无忌不要过分花心思打扮,又是抬裴无忌为玄隐署署长各种造势。
也许裴后觉得,自己会因提拔之恩以及私交徇私。
不过皇后娘娘并没有把自己招入宫,耳提面命什么的。
这样想着,薛凝拉开车帘,打量跟随自己一道来的卫淮。
少年和薛凝差不多岁数,却十分冷寡,略蕴稚气俊雅面颊上隐隐透出几分倔强。
他性子没什么存在感,但样貌却很有存在感,面上浮着墨色的刺青,就宛如美玉上添了花纹,增了几分诡艳之感。
卫淮一身打扮也很简单,按程舍人所说,卫淮每月俸禄从宫里出。
虽是有俸禄的人,卫淮一身打扮却极素净,衣服料子也是麻葛。配上卫淮出色容貌,倒真有些荆钗布衣难掩真国色的调调。
不过薛凝却是无心欣赏美色,她心里忍不住胡思乱想,想卫小郎不会有裴后密旨吧?
盯着自己一举一动,关键时刻拿出来,若自己查出什么不利于裴氏族人之事,便要自己听从吩咐不可造次?
薛凝小心翼翼放下了车帘子。
当着玄隐的人面收下玉佩,主要目的是让其安心。薛凝手指捉着玉佩,想要摘下来,却又微微一顿。她想依自己来想,可觉得裴无忌沾染无辜人命,又以权势压下?
薛凝对裴无忌谈不上很了解,但觉得裴无忌有股子锋锐英气,似乎也很难想象裴无忌会如此。
略一犹豫,薛凝还是把玉佩摘下来。
她总归要秉公行事。
虽已将案卷看过好几遍了,薛凝还是再次翻开卷宗。
裴无忌生母早逝,于裴无忌一岁时病故。裴重也续娶了继室齐氏,家里少不得有个主母主持中馈,照拂教养子女。
之后齐氏有孕,生下嫡次子裴玄应,这弟弟小裴无忌三岁,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