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打扫卫生消磨了一个多小时,梁万及时来到食堂,打眼一看,好嘛,是他想多了,领导们吃的也是“大锅饭”,抢饭什么的,那自然是不存在的!
铁路局的食堂面积不小,林林总总,摆了快三十张桌子,但是,由于单位和职工工作的特殊性,来食堂吃饭的人并不多,一眼看过去,连一半儿桌子都没占满。
手里拿着刚发的铝饭盒,轮到梁万的时候,他把一张饭票和两张菜票递过去,顺带着扫了一眼今天的菜色。
冬天还没彻底过去,至少,还有很多人家,最近正“疯狂处理”家里地窖窝着的白菜萝卜呢。
铁路局食堂虽然是公家的,采购物资的时候也是公对公、走大批量的,可这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个道理。
没那么多东西,大师傅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发挥不出来啊!
所以,像现代那种十元两荤一素的快餐店一样、摆满十来种菜品、任你挑选的好事儿,就别想了。
总共就三个菜,爱吃不吃,不吃的话,嘿,正好省下一口,这不就归食堂的人分了吗?
当然,来到六十年代这么长时间,梁万早已从生理上、心理上接受了这个年代的饮食习惯。
“来道肉沫茄子,再来个醋溜土豆丝儿!”
食堂炒的这道肉沫茄子,用的其实是茄子干,倒水泡软后、攥干水分、再跟肉沫一块儿炒。
可茄子本身是吸油的,尽管大师傅倒油的时候收敛了很多,但最后的成品,这道肉沫茄子看上去依然像是裹了一层油,瞧着就让人忍不住想咽唾沫。
梁万同样不嫌油大,虽说他做不到像一些十分节省的人那样、吃完肉沫茄子、不洗饭盒、晚上带回家、还能用饭盒里的油再炒两顿菜,但这年头儿,谁肚子里不缺油水啊?
嫌油大?信不信这话一说出来,立刻就得挨顿揍?
韩家人也关心着梁万第一天来铁路局的情况。
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炕上、磕着瓜子儿的时候,韩菁就问到了这事儿。
刚进家门那会儿,梁万就跟老丈人汇报过一遍了,但关心嘛,他肯定是不嫌多的。
“我觉得挺好的,我们站长是个有话直说的人,不难相处,其他同事,我现在还没见过,但想想也知道,要是有那种成天挑事儿的刺头,站长他肯定早就把人调走了。
所以,不用担心,我肯定能很快适应的。”
说着,梁万又重点强调了下铁路局的福利待遇有多好,以及食堂的伙食有多么丰盛。
食品厂有几千名职工,要是每天都弄肉菜,哪怕是肉沫,一天也得杀上一头猪吧,厂子就算愿意掏钱,也找不到那么多头猪啊!
食品厂的大锅饭跟铁路局肯定没法儿比,但韩学礼是在小食堂吃饭的,招待的时候就不说了,平时那也是每顿至少一个肉菜的,他自然不会羡慕铁路局的伙食。
向英和韩菁母女俩,单位的伙食没这么好,但她们俩吃习惯了,倒也不觉得有什么。
反而是奶奶余秀芳老同志,眼睛里都盛满了“羡慕”两个字儿。
这一段时间,因着梁万在厨艺上展露出了些许天赋,中午那顿,都是他来做的。
余秀芳是个十分优秀的食客,该鼓励的时候鼓励,该反馈意见的时候也不会藏着掖着。
好不容易,她的口味和孙女婿的手艺磨合得差不多了,结果,咯噔,孙女婿去上班了,她又得靠着老头子那万年不变的两手、“委屈”自个儿的胃了!
老太太心里叹口气,却不好拦着孙女婿奔前程,再怎么说,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