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9(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被人忽悠、栽进去了。

毕竟,“知音难觅”,来找李唯买东西的人不少,但要说最投缘的,那还得是梁万。

“这不就是正常的工作调整吗?跑哪条线不是跑?大家伙儿极力反对,估计就是担心不适应吧!”

梁万打着哈哈道,他加入乘务组也有一段时间了,对铁路单位能捞多少油水也算是门儿清。

这是个供求严重不平衡的年代,又因为交通不便、出门必须要开介绍信等等,一些在本地人看来稀松平常的东西,运到外地,就成了稀罕玩意儿。

倒买倒卖、从中赚取高额差价,这就是投机倒把罪。

乘务组这些人的胆子倒是没有那么大、每次都倒腾许多东西,但是,明知道冒一次险就可以挣到他们几个月的工资,还要求他们必须心如止水、不为所动,这也太强人所难了些!

梁万承认自个儿胆子小,他们家的人也都不算胆大,别说南北两地倒腾东西了,就连黑市,除了闹饥荒那两三年,他们家都很少去。

所以,当他在乘务组站稳脚跟后,有人来试探拉拢他的时候,梁万故意装傻充愣,让对方相信他就是个有点运气在身上的“老实人”,这才算是把对方糊弄过去了。

“对对对,大家就是怕不习惯而已!”

梁万能糊弄住不了解他的同事,但却未必能糊弄住李唯。

他了然一笑,连声附和道。

固定路线,意味着之前的人脉关系通通作废,意味着他们拿到手的钱减少,也意味着之后的购买地和出货地都是固定的、被发现举报的风险大大增加。

收益和风险严重不成正比,那些个人能答应才怪呢!

当然,这事儿要看破不说破,他们和领导之间的角力,不管谁胜出,都跟他和梁万这样的局外人没多大关系。

劳动节是全国所有工人的节日,即使梁万到了东北,也没能逃过这种气氛的感染。

他和乘务组的几个同事,还顺便在兄弟单位看了场表演,倒是变相弥补上了没能和家里人一块儿去食品厂看节目的遗憾。

东北素来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谚语流传,“物产资源丰富”的名声甚至已经传到了全国各地。

所以,在下乡知青们看来,最好的去处,除了“家门口”,那就是大东北了。

因着是在外地,又有“单位要固定路线班组”的小道消息,梁万难得大胆了一回,悄悄跟人打听了黑市的消息,跑去买了好多东西。

注意,这里的“好多东西”,还真不是用了夸张手法,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罢了!

两袋蘑菇,一袋干木耳,两袋黄豆,五斤大酱,十斤红肠,五十斤大米,二十斤黄小米。

这么多东西,用“扫货”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了。

幸好梁万每次出差,韩菁都会抱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想法,让他多带些钱。

要不然,纵使梁万想给家里多买些东西,兜里空空如也,那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除了那袋大米,剩下的,梁万从黑市出来,就去邮局寄回家了,邮费不少,但比起在安城买到这么多东西要费的功夫,他觉得,还是很合算的。

见梁万背着袋大米回来,同事们见怪不怪,毕竟,家家户户的粮食都是定量的,到了月末,一家人就更得“斤斤计较”着做饭了。

难得来一回东北,谁舍得“放着宝山分文不取”、空手而归呢?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