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阿娘婚后与父亲诞下一儿三女,哪怕四个孩子如今只剩下两个,但为潘家生子的功劳和情分总还在的吧。
二夫人安氏就算伶俐能干些,却非长房,娘家家世也很一般,说出去不如崔氏有排面,太夫人缘何一味偏帮安氏?
潘妤觉得这其中可能有她不知道的内情在,所以才想问一向兰乔嬷嬷。
果然,兰乔嬷嬷欲言又止,最终只无奈叹息:
“那些陈年往事,夫人不愿娘娘知晓的。”
潘妤劝:“不愿我知晓,难道要我当个一无所知的睁眼瞎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嬷嬷何苦瞒我。”
兰乔嬷嬷得知夫人被罚的事后,本就有些动摇,听了潘妤的话,干脆不再隐瞒:
“娘娘所言有理,那我便说与娘娘听吧。”
兰乔嬷嬷与潘妤说起了潘、崔两家的旧事,原来崔氏嫁入潘家的前几年,太夫人对崔氏还算体面爱护,直到潘远山的爱妾平氏生出庶子,潘家想让这个庶子记在崔氏名下,佯作嫡子长大。
崔氏出身名门,自是懂得嫡长的重要性,况且她娘家是崔家,若庶子成嫡子,岂非连崔家都要认下他的存在,崔氏不满,却不敢提,还是崔氏的陪嫁嬷嬷,将此事早早告知了崔家。
崔家传承几百年,底蕴丰厚,如何不懂潘家在打什么如意算盘,怕崔氏糊里糊涂的应承下此事,崔家连夜派人到潘家制止,闹了好大一场,才把此事压下。
那之后,庶子改嫡子的事情确实停了一段时间,但也是从那段时间后,太夫人对崔氏的态度就变了,但也没有做得太过分。
直到崔氏的长子潘沅意外去世,潘家不顾崔氏的感受,旧事重提,想改庶为嫡。
崔氏不知如何应对,请了崔家人上门主持,自然又是一番严词拒绝,大概是崔家油盐不进的态度让潘家恼火,却又对崔家无可奈何,便将罪责尽数怪在崔氏头上。
开始还不敢做得太过,怕崔家来找麻烦,但崔氏为了将女儿留在身边抚养,诸事忍耐,诸事退让,久而久之,潘家人就更不把她放在眼里,甚至将她们母女送回汝阳老宅别居。
潘妤听完这些旧事,暗自感慨阿娘的不容易,潘家的不做人。
因为想把一个小妾的儿子记在正妻名下,被拒绝后还有脸苛待正妻。
也就是阿娘脾气软,这种事情但凡换个脾气爆点的,都能把潘家后院直接给掀翻了天去!
兰乔嬷嬷想起夫人这些年的辛酸,止不住的红了眼眶:
“他们就是拿准了夫人雅量高致,太看重两家体面,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
潘妤也无话可说,崔氏固然软弱,但潘家也确实欺人太甚。
可就算知晓了内情,潘妤发现自己仍旧做不了什么,她的人、她的钱、她的地位,全都是潘家给的,总不能用潘家给的人去跟潘家打擂台吧。
为今之计,似乎只剩下……等。
潘妤在得了太夫人的话之后,就偃旗息鼓了一段时间,主动示弱,不再与太夫人针锋相对,只希望太夫人看在她还算乖觉的份上,少折腾一点崔氏。
就这样过了两个月,大概是潘妤的良好态度,让潘家那边终于松口,同意崔氏在未完成抄经任务之前,入宫与潘妤见上一面。
母女相见,自是欣喜的。
崔氏拉着潘妤的手上下打量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