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选楼的时候估计压根没评估可行性。”高珺宁低声吐槽,“给咱们留的余地太窄了。”
姜殊没出声,脚步却已经移向南侧,她像是在计算空间比例,又像是下意识在确认什么。
她脚步轻缓地走到一根靠近幕墙的柱子旁,站定。光影将她半个身影映在柱脚边。她把激光水平仪从包中取出,轻放在窗台边缘,仪器发出短促的“滴”声,光束斜斜地投射出去。
0.78°。
她眉心微皱,眼底闪过一丝凝重,转身绕过大厅,再次在另一边取样。
1.06°。
数字落定那一刻,她的手指轻轻敲了敲设备,像是不愿过早下判断,但心底已有定论。
“怎么了?”高珺宁走过来,声音低了些,明显察觉她神色不对。
姜殊没有立即回答。她蹲下身,抬手拂去靠墙地砖上的一层浮尘,指尖停留在一道浅而蜿蜒的裂缝上,裂缝从墙脚蔓延至地面中轴,若非靠光线角度,几乎无法察觉。
“整栋楼在偏斜。”她缓缓起身,目光冷静地扫过四周,“不只是年久失修,是地基出现了轻微沉降。看这几处承重柱的走向,尤其东南角那根,柱脚位置有位移,混凝土边缘也有开裂痕迹。”
章程面色顿紧:“你是说地基出问题了?”
“现在还不能下结论,但初步迹象不容忽视。”姜殊将仪器收好,回头指了指另一侧,“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栋楼西北角的楼板比东南角略高,误差大约在三公分左右,这种不对称的地势变化不是由施工误差造成的,更可能是支撑层结构不均匀导致的下陷。”
她声音不大,却字字分明:“如果要满足Stellabot提出的空间灵活性、高承重、安全冗余率,我们就得从最基本的地基结构重来。”
“你是说……重建地基?”高珺宁瞠目,“那成本得翻多少倍,周期也得延半年起步。甲方真能同意?
”
姜殊将手套摘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这是安全问题,不是选择题。”
说完,她走回队伍中央,语气冷静而果决:“章程,这周内联系检测单位,安排一次结构安全评估;林竣重建现状模型,越细致越好,到时候我亲自去和甲方谈。”
章程和林竣接到任务后没敢耽搁,一回到公司便立刻投入工作。三天后中午,章程将刚出炉的评估报告亲自送到了姜殊的办公桌上,进门时高珺宁正好也在场。
章程将文件递上,一脸敬佩:“不愧是姜工,眼睛就是毒。新的报告结果和你判断的一模一样,整栋建筑确实存在非均匀沉降,数据都在这里。”
高珺宁拿起报告翻了几页,啧了声,顺手递给姜殊:“那还用说?咱姜工可是拿过国际奖的,专业素养真不是盖的。不过这事儿不小,得尽快和甲方对接一下。按原计划施工,后果估计挺严重。”
姜殊没抬头,边翻报告边出声:“这事我来处理,放心吧。”
高珺宁与章程见姜殊来了任务,没继续在她身边逗留。办公室里只剩下她一个,她拿起手机,给傅煜拨出一通电话。
电话响了两声,傅煜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低哑而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