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她没有多言,只是顺着走道又往前几步,站定在一张略显杂乱的工作台旁,抬头打量墙上的几张手绘图纸,纸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各节点测试流程。

片刻后,她回头问道:“你们平时有没有觉得这片区域下午会特别热?”

近旁一位男员工从显示器后探出头:“有啊,下午两点开始,热得像开了暖气,风全往我们这儿灌,估计是空调风口角度的问题。”

姜殊不动声色的抬起头,看向天花板上方的通风管道。目光在空调出风口、灯带与承重墙之间迅速游走,心中演算着整层楼的气流动线与光照反射路径。

她的神情极其专注,片刻后,忽然自言自语般的开口道:“风口的角度确实偏了,但根本原因不在这。”

身边有人注意到了她的这句话,随口问道:“那是?”

姜殊循着声音回头看了对方一眼,然后抬手指向天花板:“出风角度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在于风道分区没做好,主干道在穿过这一段时压缩了面积,导致送风量降低,而这一区域又靠近西侧外墙,下午热负荷最大,热量滞留,自然闷热。”

那名程序员愣了一下,目光开始有了点肃然起敬的意味。他迟疑地问:“你是搞……暖通的?”

“不是。”姜殊语气不疾不徐,“我是做建筑设计的。但是温控也属于空间规划的一部分。”

她话说得轻描淡写,态度却自信坦然。

程序员好奇发问:“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改?”

“风道我会在图纸里调整,空调负荷平衡也得重新算。”姜殊说完,又扫了一眼堆在角落的备用主机,“另外你们的设备排热也要统计一遍,不能只算结构,具体还得看你们实际怎么用。”

现场忽

然安静了两秒,周围嘈杂的声音像是被瞬间抽空,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看向姜殊。

没人说话,可那种微妙的气氛已经说明了一切。

她刚才那一通分析,几乎一语中地点破了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绕不开却一直无解的关键问题。那不是门外汉拍脑袋说出来的,而是一个深谙空间逻辑与使用动线的专业人士,经过大量观察后得出的判断。

“你们平时还会遇到别的问题吗?”姜殊随口发问。

“有的有的。”有人立刻出声,指向走廊尽头,“那边空间设计不合理,经常有人端着咖啡就撞上别人了。前几天就差点洒进主机里,吓死人。”

“哪一块?”姜殊已经走了两步过去,低头察看走道宽度与线路分布。

另一人紧跟其后:“还有工位这边,网线和充电口都在人行通道,拖地线特别乱,一踩就卡。”

姜殊边观察边发问:“你们现在几人一个组?有没有人是轮班制?协作关系怎么安排的?”

“六人一组,测试和开发坐一排,但有时候换人临时调整位置,就乱套了。”

“不如我回头把动态编组结构考虑进来,给你们做个浮动工位模块……”姜殊边问边记,话语间没有丝毫隔阂,像是早已与这个空间熟识多年。

周围人连连点头,姜殊短短几句话就把他们积压已久的吐槽点一一说中,甚至在此之上给出了新的可能。

有人悄悄在她身边把椅子让开:“姜老师,你坐吧。”

“别叫老师,叫我姜殊就行。”姜殊笑了笑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